台湾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教材讲义第一单元板块构造理论与台湾地体 .PDFVIP

台湾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教材讲义第一单元板块构造理论与台湾地体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教材讲义第一单元板块构造理论与台湾地体

教育部 補助大專校院辦理永續發展通識課程 台灣地理環境與自然災害 教材講義 第一單元 板塊構造理論與台灣地體構造 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范銚燻編 壹 、板塊構造理論與台灣地體構造 第一節 、板塊構造理論 板塊構造理論是 以中央地質調查所前所長畢慶昌教授 的 『板塊二千言 』為基本 ,介紹洋脊 (Mid-Ocean Ridge )、 洋槽 (Treuch )及轉形斷層 (Transform Fault )等板塊邊界之 三種構造 ,以及威氏輪迥 (Wilson Cycle )學說等 。 註( :中央地質調查所 之前身為臺灣省地質調查所 ,畢慶昌教授 於 1945-1976 年擔任所長。『板塊二千言』為畢教授於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講 授 「台灣地體構造概論 」,完成於民國七十三年八月二 十三日之手寫稿講義 ,原文分六段 ,無標題 ,行文一氣呵成 。) 一、板塊構造學說 剛體地球之最外圈為岩圈 (Lithosphere ),由地殼 (Crust ) 之全部及地函 (Mantle )之最上部構成 。其厚度不一 ,通常 約為一百公里。岩圈並非終古不變 ,自形成以來即經常活 動 ,並在活動中見其生滅。岩圈活動並非全體一致 ,全憑其 分割而成的板塊 (Plate )個別行之 。板塊之形狀及大小無兩 相似 ,其密度及動態亦不盡同。為板塊之邊界者有三種構 造 :洋脊 (Mid-Ocean Ridge )、洋槽 (Treuch )及轉形斷層 (Transform Fault )。岩圈本非天衣無縫 。目前全球板塊初分 之有數個 ,細分之有十餘 ,將來可能分得更細更多。此因板 塊為剛體 ,不能隨意變形 ,必須分割成小塊,方便於行動。 按板塊之長處為在解釋全球構造時能執簡馭繁 ,倘塊數日益 增多 ,恐將有損於此說之特色 。 二、洋脊 洋脊在洋底代表因岩圈擴張而生之裂隙 ,裂隙深達地 函 。高溫的地函物質沿此裂隙以岩漿 (Magma )上湧方式外 溢至洋底。外溢後 ,岩漿即凝積於裂隙兩側 ,形成海底山脈 , 是即洋脊 。裂隙本身則成在洋脊中軸之裂谷 (Rift )。裂谷為 新地殼初成之處 ,亦即新洋誕生之處。新洋因裂谷繼續活動 而不斷大成大洋,其速度在左右兩方通常每年多為數公分。 今日仍在擴大中之大洋為大西洋 ,僅在小安地列斯群島 (Lesser Antilles )及南散維區群島 (South Sanwich Islands ) 見其有局部收縮 。是以在當代大洋中惟大西洋可稱範本 。大 西洋之洋脊及裂谷有一部份露於洋面 ,其地為冰島。此外可 見之裂谷在東非洲 ,但在原始狀態尚未成洋 。 三、洋槽 由於地函面積固定不變 既有新地殼從洋脊不斷產生, , 必有等面積之古地殼在他處消失 ,如此方能出入平衡 。地槽 消失之處即洋槽 ,距直接與其有代謝關係之洋脊可遠可近 , 多數在大陸邊緣 。洋槽為在洋面以下四 、五公里至十公里之 深狹槽谷 ,緊在其一側有與其成配偶之島弧 (Island Arc ), 如日本 ,或陸弧 (Continental Arc ),如安底斯山 (Andes Mountains )。脫離裂谷後之大洋地殼於行抵洋槽後即向前俯 衝 ,傾角可緩可急 ,深度小者二、三百公里,大者六、七百。 由大洋地殼向下斜插而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