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文言文在众人眼中向来是严肃而方正的,现代的教学方式更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它变得难以捉摸。《文言文那些事儿》借鉴了当年明月老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写作笔法,以教材及考试中文言文篇目为范本,力求将文言文讲的通俗幽默,让文言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以下为第一讲内容:文言文是什么玩意儿?《明朝那些事儿》是由一份朱元璋的个人档案开始的,如果把文言文当成一个人让我们去了解,给他列一个个人档案,我想应该是这样:姓名:文言文性别:男或女(身为男性时居多)民族:汉血型:A型B型AB型O型都有星座:处女座(按照折磨人的程度猜测)生卒年月:先秦时期——1920(北洋军阀政府下令课堂教材一律使用白话文)社会关系:父亲:甲骨文儿子:白话文座右铭:多话不说,不说多话,不多说话,说话不多。在这个给孩子取名都要把字典翻烂,全家人开会表决的时代,我们就从他的名字开始说起吧。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名字取的还不如花十块钱请街头算命先生取的名字好,比如--史珍香。文言文,如果按照我们现代的称呼应该称他为“文先生“,因为他的姓就是”文“,而这个姓决定了他的血统。”文“血统与”言“血统是汉语的两大血统,相当于《红楼梦》里金陵城中的那几大家族。”文“家世代从事作家职业,没完没了地写。”言“家则从事的是辩论家职业,没完没了地说。要了解“文言文“先生的身世,就要从这两大家族的恩怨说起。当年的“言“家,虽然诞生的比”文“家早(人类是先会说话再会写字的),由于生命力不够强(当年还没有留声机等录音设备),因此人丁渐渐稀少,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不得以之下就只能跟生命力较强的”文“家人联姻(感谢大自然创造了带壳的乌龟、会吐丝的蚕、能削成片的木头竹子,更感谢蔡伦先生发明了纸)。他们的后代也就注入了”言“家人的DNA,为了维护”言“家最后的一丝尊严,他们要求在后代的名字中要加入自己的姓,因此他们的后代就叫“文言”,他本质上是“文”的血统,但又兼具着“言”的特点,用书面语的形式来记录口头语的内容。就跟我一个发小,因为他老爸姓王,而老妈姓黄,所以他就叫王黄是一样的。友情提示,如果父亲姓范,母亲姓佟,切不可采取以上方式命名。?而“文言文”最后的这个“文”字呢,严格来讲不属于他的名字,这个“文”字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称呼的“同志”,是表示对某一类有着共同特点,共同追求的人群的统称。“文言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文言”同志,就跟毛主席叫朱德为“朱德同志”是一样的。跟“文言”能互相称为同志的还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文体。所以,从名字上来看,文言文其实就是一种古人用书面语的形式来记录口头语的一种文体。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学就会说了:你这种总结毫无意义,我现在写作文也是想说什么就写什么的啊。难道我写的也是文言文?在此我们且不提现代汉语中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如果你的脑海当中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学会思考了。但是你忽略了这个定义中的主体—古人。那么“文”先生的童年时期写字用的是什么呢?基本就是木头片或者竹片,条件好点儿把竹片加工的细腻点,还要当做宝贝一样,给取个名字叫“汗青”。条件实在好的没边儿的皇帝,就写在绢上,也就是好一点儿的布上,这就是“圣旨”了。这些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竹子要去一根根的去砍,然后一片片的去削的,别说削多少竹片,就是把一根竹子削成片也保证削的你满手血泡。而绢就更少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般人用不上它。衣服都快没的穿了,谁还舍得用它来写字。更加之当时写字用的都是毛笔,一个字写出来都有鹌鹑蛋大小,手一抖就写成了鹅蛋那么大。你可以试想一下你如果用毛笔在现在800字的作文格子纸上你能写几个字,能把开头写完就算你写字小了。所以“文”先生那个时代的写作原则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少。因此当时的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因为如果把口头语完整的记录下来的成本实在太高,很有可能为了一点小事儿要写上几捆竹简。这要再赶上一个话痨,他得承包一片竹林才够他写。尤其是给皇帝上奏,要是把你想说的都写上,估计得推着车去,搞不清楚状况的人还以为你跑到皇宫卖凉席来了。因此为了达到省时省事省力,“文”先生养成了“多话不说,不说多话,不多说话,说话不多”的性格特点,也成了他的座右铭。举个例子,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头儿闲着没事儿去东边旅游,准备看看大海。路上看到俩小孩儿在那儿又吵又闹。老头很好奇,就过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为什么要吵架啊?“一个孩儿说:“老爷爷你看啊,我说太阳在刚开始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但是他不信,你说气人不气人?”这时另一个小孩儿不服气地反驳:“才不是呢,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我们远,到了中午离我们是最近的。”听到这话,第一个小孩儿沉不住气了,立刻大声地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的像车上的伞盖一样,但是到了中午的时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