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行业里第一位美国总裁.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行业里第一位美国总裁

中国建筑行业里第一位美国总裁■记者手记 当Zac Henson说明他的职位――北京建工集团美国总裁,总让人有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感觉,因为北京建工集团美国公司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未曾揭开的谜。见诸报端的消息,仅有2007年1月,北京建工集团在美国设立分公司,而详情寥寥。 另外一个疑问是,Zac Henson何许人也?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了解中国市场么?他有何德何能可以带领逡巡美国主流建筑业多年之外的中国建筑企业杀入重围?Zac Henson坐镇大局自有其独到之处――“我跟中国的公司打交道已经有七年了,因为在美国有很多建筑公司的供应商都是中国的企业。”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以及挂在嘴角的微笑,在Zac Henson娓娓的叙述中,拉进了与记者的关系。 结缘飓风 对2005年美国卡特丽娜飓风的回忆,Zac Henson首先是感谢。他感谢那场突如其来、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飓风风暴,让他认识了北京建工集团。“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城市,我第一次见到了北京建工的人。当时,北京建工被请去做重建工作。”当时这座城市恰恰是受到卡特琳娜飓风袭击最严重的地方,北京建工集团组成一个团到美国为重建工作出力。Zac Henson说:“对于这种人道主义的精神,我非常赞赏。” 此前,他对北京建工集团早有耳闻――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北京饭店,十里长街从建国门到复兴门,这两侧80%以上的标志性建筑出自于北京建工集团之手。同时,北京建工集团战略规划中的中东、东南非、中西非、中北亚、东南亚、美大等全球六大区域市场布局也在初步形成。 同心协力 感性与理性交汇的认识,让Zac Henson决定不久以后访问北京。就是在这次访问中, Zac Henson坦陈了能不能合作在美国搞一个北京建工集团相关的公司的想法。时机刚好,北京建工集团的战略规划正是打算用五年的时间把它的市场扩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海外地区,在当时的会谈中,“北京建工集团决定邀请我出任美国公司的总裁,我欣然接受。” 筹备两年后,就有了北京建工集团美国独资子公司的诞生。该公司是与美国主流承包公司的合作,将以劳务合作为起点,逐步走向全方位合作,共同在美开拓总承包市场。“公司将从中国引进工程管理人员和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劳动力、设备和物资,利用经验丰富的美国培训机构,结合现场实际,对中方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以达到双方的合作预期。”Zac Henson说。 这并不是一句口号,Zac Henson在努力实践自己的话,Zac Henson有信心给成熟的美国建筑业提供来自北京建工集团美国公司的中美混合服务。在跟美国的建筑公司竞争,Zac Henson带领的团队希望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施工,把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在美国竞争靠的不是低成本,我们不会用低价格去竞争。我们真正提供的服务是增加价值。” 混血计 中美混血的团队能否在成熟的美国建筑市场分到一杯羹?Zac Henson的回答是:“我来到这里只是想作为一种工具”。 当然,他也不是一个高调的人。甚至,他的脸看上去有些严肃。不过,了解Zac Henson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对工作扎扎实实的人,哪怕是接受记者采访,他也不改一丝不苟的习惯。 在专访室里,他来得比一般记者都早。坐定后,Zac Henson掏出笔记本,开始准备采访,他将采访中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及回答一一列出。采访中,他细心聆听问题,当现场翻译把问题翻译给他时,他一一记下问题,逐一对应解答,这些本应由翻译处理的工作,他亲力亲为,而又坦然若定。 作为北京建工集团全球化的幕后推手,Zac Henson似乎永远能不停消化和吸收有用的信息和意见。到了52岁,他还在不断学习。“我现在正在克莱蒙特大学的德鲁克研究生院上学,我的目的是争取在德鲁克研究生院拿到一个博士的学位。” 跟随管理大师彼得Zac Henson仍不断进取。“但是我认为,德鲁克的这些学习是不存在毕业这个概念的,也就是说在学校学了德鲁克的这些哲学、这些思想,你会在工作中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我建议我的员工也学习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对海外员工的培养,并不是一种思想的同化,而是一种企业哲学的复生。北京建工集团美国公司的落地,基本扫除了一直困扰中国建筑企业“难以扎根”的质疑。更重要的,也预示着中国企业界发展“外交战略”的又一次尝试。由此出发,一种全新的公司形态,将可能逐渐在中国企业“海外行”主流化。混血计的成功,着实令人期待。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