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诊断结肠肿瘤性病变临床探究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诊断结肠肿瘤性病变临床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在诊断结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共781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发现结肠新生物或息肉样病变者共236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FICE放大技术及染色放大技术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 在236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431个,其中常规放大内镜下发现病变392个(91.0%),FICE放大模式下发现病变FICE放大内镜发现病变421个(97.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CE放大内镜比染色放大内镜更能清晰显示黏膜微血管结构形态(P
1.2 排除标准 ①炎症性肠病患者;②有家族大肠腺瘤病患者;③不能忍受内镜痛苦而未送达回盲部的患者;④确诊恶性肿瘤患者;⑤有肠镜检查禁忌证者。
1.3器械与试剂 所有患者均应用FujinonEC-590ZM型放大肠镜(日本富士能公司),染色剂0.4%靛胭脂。
1.4操作步骤 术前所有患者进镜前肌注山莨菪碱10 mg。服用和爽(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检查方法①常规模式进镜至末端回肠,退镜时发现黏膜异常后,放大观察腺管开口类型,评价是否为肿瘤,并记录大体形态;②转换至FICE模式观察病变形态边界,后放大观察病灶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形态,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及微血管分型;③用0.4%靛胭脂对病灶进行染色,观察病灶的大体范围及表面形态,后放大观察腺管开口形态,进行腺管开口分型;④对直径10 mm病变先行小探头超声检查,如病变在黏膜肌层内,行EMR或ERMR,如病变病理证实为癌且切缘见癌,追加外科手术。如内镜下诊断为癌的病变行多点活检,病理证实为癌,行外科手术。所有内镜切除标本及外科手术切除标本送检病理科,行连续切片、HE染色,由一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最后诊断。
1.5腺管开口类型采用工藤进英及Nagata的分型方法[4,5]。工藤pit分型:Ⅰ型规则圆形小窝;Ⅱ型 星状或乳头样小窝;Ⅲs型 圆管形小窝;ⅢL型 较Ⅰ型大的大管状或大圆形小窝;Ⅳ型 脑沟/脑回状;Ⅴ型不规则或无结构。Ⅴ型亚分类:①ⅤA型(不定型)腺开口形态:Ⅲs、ⅢL和Ⅳ型腺开口形态混杂;②ⅤN型(非结构)腺开口形态:无腺开口形态或局部见少量腺开口形态,但无法明确腺开口形态性质。微血管结构分型参照佐野及?田分型[6-8]并结合我院应用FICE临床经验分为:Ⅰ型 正常结构 规则的六角形蜂窝样改变或微血管改变不清楚;Ⅱ型网状结构 微血管呈粗大椭圆形改变;Ⅲ型密集结构 微血管呈粗而密集的脑回状或卵圆状;Ⅳ型 不规则结构型或稀疏结构型 粗大蛇形微血管或再生血管或微血管分布明显减少。
1.6 腺管开口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图像清晰度分别按优、良、差分三档,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FICE与染色内镜图像相比,更能清晰显示粘膜微血管结构形态(P11 μm,观察比较容易。非肿瘤性病变、腺瘤、癌随病理级别进展,病变微血管直径及密度逐渐增加,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一致[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FICE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90.9%)及特异性(90.8%)均高于染色放大内镜。应用染色放大内镜根据腺管开口形态,对判断肿瘤性病变浸润深度已有相当高的准确性[12-14],为内镜治疗适应证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发现FICE放大内镜观察病变微血管直径较细且排列规则,病理多为m-sm癌,微血管血管直径粗大、混乱或排列不规则多见于sm深部癌浸润或进展期癌。
综上所述,FICE技术可模拟色素内镜技术,切换简便快捷,便于全结肠观察,FICE放大内镜清晰显示粘膜表面微细腺管结构及微血管构造,使内镜下对结肠肿瘤性病变及非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接近病理诊断,对于早期癌发现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图1 示FICE放大内镜微血管分型图像
A:Ⅰ型 正常结构 规则的六角形蜂窝样改变;B:Ⅰ型 微血管改变不清楚;C: Ⅱ型网状结构 微血管呈粗大椭圆形改变;D: Ⅲ型密集结构 微血管呈粗而密集的脑回状或卵圆状;E: Ⅳ型不规则结构型 粗大蛇形微血管及再生血管
图2 示平坦型病变常规内镜及FICE内镜图像
A:常规内镜平坦型病变与周围黏膜分界不清晰,表面结构不清,肿瘤血管隐约可见;B:FICE内镜平坦型病变与周围黏膜分界清晰,病变轮廓突出,病变血管扭曲扩张,病变表面凹凸不平,凹陷部颜色变浅,血管网破坏
参考文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