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卡恩时代司法文化冲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卡恩时代司法文化冲突

后卡恩时代司法文化冲突关于IMF的继承人之争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因卡恩被捕而引起的有关性、法律、权力与特权的激烈辩论仍在持续发酵,并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5月国际政治有两件大事,拉登走了,卡恩被带走了,卡恩的政治生命也就此宣告终结。 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的总裁,卡恩是全世界的金库,是个精明灵活的金融家,他及时将IMF从无足轻重的地位摇身一变为欧洲经济的救星;他是明年最有可能打败萨科奇登上法国总统宝座的人;他到处都有朋友,朋友们说他太聪明优秀,不可能做那么庸俗的事――仿佛聪明就等于高尚正直。 巴黎的报纸不知道标题该怎么写。“震惊、政治炸弹、晴天霹雳”是法国左倾报纸《解放报》的标题,美国的《纽约日报》则采用了“变态”这一字眼。 对于早就禁止报纸刊登嫌犯上手铐照片的法国人来说――法国人认为这种照片有违无罪推论原则,“变态”这样的标题简直让他们震惊,一位前社会部长就说这是“被媒体判了死刑”,纽约市长彭博则反击说“如果不想被游街示众,就不要犯罪”。 关于IMF的继承人之争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因卡恩被捕而引起的有关性、法律、权力与特权的激烈辩论仍在持续发酵,并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法国媒体VS美国媒体 “这无疑是侵犯人权的行为,污辱了人格尊严。”就卡恩案,法国高等视听委员会批评美国执法者。 美法司法体制和民族思维模式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尤其当法国人看到自己的骄傲和精英被美国人野蛮粗暴地反铐、推搡、不许保释,更甚者,这些令人难堪的画面一遍遍在全球传媒滚动播出,他们很难不被激怒,因为这一切在法国都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2000年,法国通过有关未被定罪者的报道和图片的法律,凡是暗示嫌疑者有罪的行为都被认为违法。 当卡恩“游街”的画面被播出后,法国许多政要都惊呆了,前司法部长伊莎贝尔“手铐画面禁播”法案的发起人,她直斥美国司法系统“令人难以置信的野蛮和残暴”;前国防部长舍韦内芒和议员、前文化部部长雅克“将可怕的私刑在全世界范围内炫耀”。 尽管法国国内对卡恩“著名的花花公子形象”没多大异议,但美国对卡恩采取的一系列司法手段却让法国人愤怒了。在法国《新观察家》报网站上,许多法国网民直斥美国是“疯狂的国家”、“一群野蛮人”。法国一些右翼支持者称,他们虽然不喜欢卡恩(卡恩隶属左翼社会党),但对美国的行为“不寒而栗”,并号召法国人不去美国度假。 5月17日,法国高等视听委员会表示,发布这些照片的做法将会被罚款,同时该委员会呼吁“在传播面临刑事调查人士的图片上应采取最大限度的克制”。卡恩的代理律师也称正在考虑是否就发布卡恩被戴手铐押送的图片起诉一些媒体。法国BFM电视台则称,法国关于法律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最公正保护,而美国法律则在这方面非常不公平 对法国的指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则反驳说,这是法国人吹毛求疵,为权重者隐。5月17日,《纽约时报》称,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和秘密情妇的故事,法国人早就有耳闻,但法国媒体甘心为这位总统的婚外情打了数年“掩护”。《纽约时报》引述一名知情者的话说,法国前外长洛南德 英国《每日邮报》称,在信奉钱比性更丑恶的法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政要因为复杂的性生活、多重离婚和系列偷情等事件而下台。“所谓的尊重隐私成了一块遮羞布。如果是在英国或美国,卡恩可能连5分钟不到就会被曝光得干干净净。法国政客们已经从严厉的隐私法得到了很多好处。” 隐私VS窥私 在许多法国人看来,对于卡恩案的争论成了法美司法制度之争。法国BFM新闻台和24新闻台请司法专家解释两国的司法差异:美国是要被起诉者证明自己无罪,而法国是公诉方证明被起诉者有罪。美国体制更偏向于起诉者,导致美国官司极多,不小心就会陷入司法陷阱,在男女关系方面更是如此。因此,法国电视二台称,美国的司法体系不利于“无罪推定”原则,这本应是公正法制的关键。 法国《公民法》第九条规定:“人人都有隐私权”,这一条文设置于20世纪七十年代,历史并不久远,但它是法国政客们最好的“保护伞”。尤其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之后,又对此出台了新规定,媒体无端披露政客们的私生活将可能被依法处以30万欧元的罚款。这自然让法国媒体在报道时需要衡量其带来的风险,对于政要们的桃色新闻,很多时候,法国的记者们只能耸耸肩了事。 法国资深媒体人卡萝尔则称,法美司法体系间的差异极大,美国已经达到滥用诉讼的地步,索赔等可以达到天文数字,这是一种恶性的体制,卡恩案就是最佳例子。另外,美国动不动用陪审团制度,降低专业法官的作用,夸大律师口头辩护的作用,常常是逞口舌之利就可以赢得官司,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至于证明?只需看看美国每年误判诉讼的比例就知道了。 实际上,美法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法国看到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