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家庭诱因及对策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犯罪家庭诱因及对策探究

青少年犯罪家庭诱因及对策探究[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家庭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过于严厉或对子女过于溺爱等家庭不良因素与社会不良因素相结合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而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致力于家庭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家庭诱因 对策 青少年是人生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该年龄段一般在7岁到25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由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激,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攀升趋势,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探寻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从而从根本上寻求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诱因分析 古人有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是群居动物,人在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会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寻找原因。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对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掌握、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家庭都存在问题,这些家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1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淡薄 有的父母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由教育机构来完成,从而疏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有的父母由于生计原因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青少年过早的开始生活自理。在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变得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一旦结交到社会上的不良之徒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1.2家庭教育极端严厉 很多父母以“棒打出孝子”为指导思想来教育子女。只要发现孩子有错误,就开始打骂,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对立情绪。有的孩子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人,自己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流浪,性格逐渐扭曲,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某城市1983年曾对408名少年罪犯进行分析,发现棍棒之下的少年犯罪率最高,在被调查的408名犯罪青少年中,84%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受棍棒管教。其中,常挨母亲打的有48人.常挨父亲打的有156人,既挨父亲又挨母亲打的有141人。在这种粗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往往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并且会形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 1j过于溺爱 对子女过于溺爱是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诱因。一般隋况下,现在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子女,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宠爱就变得没有原则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过分的溺爱不利于青少年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 1.4家庭结构不稳固 父母离异、再婚、分居或亡故等都是导致家庭结构不稳固的因素。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他们也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引诱、教唆,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此类青少年往往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黄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我国学者钱曼君曾调查了70名违法犯罪青少年,发现父母被劳教的有11名,占15.71%。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殴、抢劫、强奸都与酗酒有关,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还喝酒壮胆。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 1.5父母的示范作用出现偏失 父母不注重自身的修养,沉溺于麻将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甚至有的父母用自己在商场上拼杀的“经验”教育子女,使子女自幼形成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只顾满足自己的个人私利,置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于不顾,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选择犯罪这种最快捷的方式来取得财富就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 在对可能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以上任何单一因素都不会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但家庭因素与不良社会因素的不正常结合却会使青少年犯罪成为必然。因此防止家庭与社会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切断家庭不良因素与社会不良因素直接结合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致力于家庭环境的改善。 第一,父母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子女产生无形的影响力。家长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正确的道德观去影响、教育子女,提高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耻、真与伪等鉴别能力,逐渐学会识别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父母都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