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胞黏附因子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和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
∗
提 要
目的:从细胞黏附因子的角度,深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本质,并探
讨中药干预 DVT 中细胞黏附因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临床筛选急性期DVT 患者 60 例,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
型,观察血清 ICAM-1,VCAM-1 ,PSGL-1 的水平,探讨性别及临床分型间是否存在
差异,并统计三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实验研究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大鼠为模型,采用中
药消栓通脉颗粒为治疗组,血府逐瘀胶囊、穿王消炎片、肝素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观察各组大鼠血清 ICAM-1 水平以及下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静脉壁中炎性细
胞、VCAM-1 、PSGL-1 的表达。
结果:临床研究显示 DVT 患者的血清 ICAM-1 、VCAM-1 、PSGL-1 均升高
(P0.01 ),湿热下注型较血瘀湿重型患者明显升高(P0.01 ),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 )。同组间混合型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因子明显高于中央型、周围型,有
显著性差异(P0.05 ,P0.01 );中央型患者平均水平高于周围型,比较差异无显著
性(P0.05 )。实验研究显示血栓模型组大鼠下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假手术组严
重,血清 ICAM-1 水平以术后第 1 天最高,随天数增加逐渐下降;静脉壁中 VCAM-1 、
PSGL-1 表达以术后第 3 天最明显;在术后第 1 天炎性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术后
第 3、6 天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结果显示消栓通脉颗粒能明显改善大鼠下腔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改变程度,降低血清 ICAM-1 水平,减少静脉壁中炎性细胞、
VCAM-1 、PSGL-1 的表达(P0.05 ,P0.01 )。
结论:细胞黏附因子参与了 DVT 的发生、发展及机化、消退整个过程,并可做
为中医临床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而中药可以通过干预细胞黏附因子的角度来达到治
疗 DVT 的目的。
关键词 细胞黏附因子;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分型;中药
∗本课题来源于教育部 2006 年博士基金“消栓通脉颗粒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机制的研究”,项目编
号:20060441006。
Study on the CAMs i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the Interventional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s
Speciality:Surgery of TCM
Author:Wang Bin
Tutor:Prof Hou Yu-Fen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from the
view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 and interventional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s
on DVT,in order to 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60 patients of DVT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type
of TCM,it was divided into the syndrome of pathogenic dampness-heat(A), the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and dampness(B), 20 health people a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景天中苷(苷元)类成分的抗辐射活性和其在Caco-2模型中的转运机制研究.pdf
- 红树林来源Streptomyces sp.OUC6819中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探究.pdf
- 红树林来源Streptomyces sp.OUC6819中Drimentines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探究.pdf
- 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pdf
- 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cy、血脂、血浆Fg水平的作用.pdf
- 红苓丹颗粒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探究.pdf
- 纤化胶囊抗肝纤维化的探究.pdf
- 纤化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探究.pdf
- 纳米银1号的药效学和体内分布特性研究.pdf
- 纳米炭标记淋巴结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中的应用探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