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卷的命题特点及备考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销研究历史卷的命题特点及备考对策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原因。(10分) 答案:(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合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 考前特别注意: 1.编制简单提纲,对教材主干简单梳理,构建知识框架结构,重点关注主流、特征、中外大事。 2.精选近年高考题,再次熟悉各种题型,有效训练,也可适当改编降低难度,提升学生信心。 3.老师讲解答题要求、技能,学生反复强化。 4.不要放手让学生疯狂背书。 * 改革知识梳理: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对雅典的全方位的改革。背景: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内容:经济上;1、颁布解负令;2、发展工商业;政治上: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并赋予相应的政治权利;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特点:中庸性。最大意义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但保留了氏族制残余,矛盾多。 商鞅变法:公元前4C中期。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的秦国(战国时期),秦孝公,法家代表商鞅主持,实现富国强兵,实质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运动。以农战和法治为核心,内容包括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统一度量衡;燔诗书明法令;什伍连坐;移风易俗。(两废两奖一统一,什伍连坐移风易)。影响:(积极)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奠定基础;顺应了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趋势;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局限)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 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5C。改革背景: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改革措施包括:均田制(作用:①对农民:限制土地兼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对地主:官吏得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③对国家: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对社会: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缓和矛盾;巩固政权);迁都洛阳(利于推行改革;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革除旧俗,仿汉制 、穿汉服、说汉话 、用汉姓、通汉婚 。改革性质: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封建化改革。改革作用: 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发展,巩固统治;加速了北魏和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1069年。积贫积弱,宋神宗支持下,王安石主持的以富国强兵为核心的变法。其实质是封建地主阶级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改革内容包括:1、经济(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2、军事(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3、教育(取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编撰教材。使北宋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壮大,一定程度上改善积贫积弱局面。但是新法过于急进,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失败。 *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背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是根源,社会矛盾激化与民主革命思潮是推动;克里米亚战争是导火索,改革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摆脱落后。内容:“二一九法令”废农奴制,农奴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可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影响:改革革新了封建生产关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不彻底:保留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