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国时期杰出教育家涌现根源之探析 - 社科网.pdf

民国时期杰出教育家涌现根源之探析 - 社科网.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杰出教育家涌现根源之探析 - 社科网

民国时期杰出教育家涌现根源之探析 任小琴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教育思想及理论喷泉涌现,令人望尘莫及,我们不惊要发问“为何民 国时期教育界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泰斗级人物,然而当代却凤毛麟角?”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回 顾民国教育史,发现“文官治国”的文化传统、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文理失衡的学科制约和民主自由理 念下的教育改革之风盛行是导致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源。深入探究其根源,有助于我们通古晓今, 对我们当代伟大教育思想的产生、高等教育的繁盛发展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字:民国时期;杰出教育家;根源探析 文献标识码:G4 民国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千年未有之格局”,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 迹。回首前瞻,民国时期是各种教育思想兼蓄并存、齐放异彩的时期,是各种教育格局公私 并存、参差多态的时期,是教育实践如火如荼、行之有效开展的时期。那时期数不胜数的教 育大师风云涌现,有如鲁迅、胡适、钱锺书、沈从文、黎锦晖、丰子恺、叶圣陶等众多教育 理论家;有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陈鹤琴、郭秉文等众多教育改革家;有如陶行知、 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朱经农、陈嘉庚、张宗麟等众多教育实践家,他们远渡重洋、立 志革变,他们思想畅游、兼容并包,他们造诣高深、付诸实践,开辟了中国乡村教育、平民 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开展了实用教育、美德教育、科学教育、生产教育,开创了完 善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及包含初、中、高比较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等,中国教育在民国 时期呈现一番盛况。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比 任何时候都广泛深远,这一时期的教育实践比任何时候都要波澜壮阔。回顾民国的历史,正 是他们指引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使中国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民国繁荣的 教育界,这一沉睡在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的瑰宝,探索其根源足可以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提供 照亮迷途的闪光点。 一、“文官治国”的文化传统 在传统上,中国就是一个由文官统治的国度。而所谓的文官,在很多时候就是文化人的 另一副面孔。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那些知名的文人们无论是否出仕,总是与统治阶层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读书人数千年不变的信条。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 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形成了这样一个由文官实施对国家的统治的制度,并且延续到今天。 以汉武帝时的著名文人为例,方正博雅如董仲舒、亦庄亦谐如东方朔、文采风流如司马相如, 或为藩国相,或为宫廷弄臣;东汉末年,袁绍 “四世三公”,其门生遍布天下,冠绝天下; 三国曹操也聚集起了一批以建安七子中的骨干人物为首的邺下文人集团,功绩赫赫功绩;唐 朝李世民开科取士、广开纳贤,大量的文官充塞于政府之中,构成了官僚集团的骨干;明国 时期朱元璋罢宰相实行 “大学士”,实际上成为整个文官组织的发言人等。这些文人墨客无 不是取得显耀的政治地位,从而能在干预国家历史朝向中发挥了不可度量的作用。 可以说,在民国时期当时的学生们之所以要去读大学,学历史、政治、哲学、文学、法 作者简介:任小琴(1990-),女,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 1 - 律等等,大部分人的最终目标跟过去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类似,也是为了从政,通过在政治领 域的作为来实现匡扶救世的宏伟目标。因而当时有志之士,如曾在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的晏 阳初,回国通过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会,最终实行了 “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 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创办了乡村建设学院 的先例;蔡元培戊戌变法失败后,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1917 年任北大校长,然后对北大 实行了全面改革,并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张伯苓甲午战后投身教育事业, 担任国民参议会副议长,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与大学,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包含初、中、高 等教育以及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机构的现代教育体系;陈鹤琴赴美攻读心理学回国成立了中 华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