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动因 文学革命的背景与直接动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 本书这里解释为“本质上是祈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2、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刊 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1880——1942) 皖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十七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 《新青年》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原名胡嗣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 信曰:“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 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刊登在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上 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革的必要性 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纲领,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方法、平民化、社会功能等同样是本质性的问题 。 周作人(1885——1967) 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的文学》教材17页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文学为“非人的文学” 倡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 3、文学革命中的争论 新文学阵营演出了一场 “双簧戏” 。教材7页 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3.1与林纾的论争 教材8页 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很有建树 1919年发表《致蔡鹤卿书》 在《新申报》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和《妖梦》。 3.2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9月,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旗帜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行批评,引发了新旧之间的论争。 3.3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以1925年复刊的《甲寅》杂志而得名(1914年5月,《甲寅》月刊在东京创刊,两年后出至十期停刊) 其主要人物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 3.4新文学内部的论争 1919年6月胡适接编《每周评论》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 1923年大力提倡“整理国故” 5、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材10页 二、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1、文学研究会 2.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3.湖畔诗社 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帅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 4.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冬的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出版《浅草》季刊。 25年秋,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又创办《沉钟》周刊,得名沉钟社,直至34年停止活动,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微课制作 - 东至县至德小学.ppt
-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环境和经济效果评价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pdf
- 浙大图书馆简介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doc
- 济源市济水一中裴会霞.ppt
- 浙江传媒学院 - 梦之奇影视艺考网.doc
- 浙江大学“中国政府专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高校 - 南京理工大学.doc
- 浙江工业大学2012—2016年课程建设规划 -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doc
-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使用酸碱指示剂.ppt
- 浙江传媒学院2012年招生简章 - 浙江传媒学院招生网.doc
- 浙江省2015年度统计研究立项课题.doc
-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通史复习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语文小说、散文文本文体知识梳理(1).docx
- 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提纲.docx
- 高职国际英语:进阶综合教程(第2版)第2册 PPT课件(英音版)Unit 7 Troubleshooting.pptx
- 《商品实务》课件项目四 商品质量管理.pptx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2 lesson 3.pptx
-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教学课件5第五章 财政体制.ppt
-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教学课件1第一章 财政与财政部门.ppt
- 《商品实务》课件项目三 商品代码操作.pptx
-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