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mdash;mdash;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铺盖土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渗性能,通常其渗透系数最好不大于1×10-5cm/s,如果渗透系数过大,即使加长铺盖其防渗效果也不会有大的增加。铺盖应采用不等厚形式,远离堤脚处应薄一些,但不应小于0.5~1.0m,近堤脚处应厚一些,并应考虑与堤身防渗连成一体。 ??? 铺盖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净水头和堤基的允许水力比降初步确定所需的等效长度,然后通过经济比较选择铺盖的长度、厚度和铺盖的渗透系数,最后对铺盖本身的渗透稳定性进行校核。对粉质壤土修筑的铺盖,其允许水力比降为4~6。 * 2.施工考虑 ??? 当已经存在不透水的天然铺盖时,应对其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存在缺失区、树根孔洞、塌坑等通向透水地基的渗流通道,如果有,应采用不透水材料进行充填或覆盖。外滩取土必须在铺盖长度范围以外,以保证铺盖的整体防渗功能。铺盖施工应采用分层铺筑的方法,依靠运输与摊铺机械的行使压实。铺盖与堤身防渗斜墙连接处宜选用相同的材料。 * (二)垂直防渗 ??? 垂直防渗特别适用于地基透水层较薄、隔水层较浅的情况,此时可以做成封闭式防渗幕墙,堤基的渗流量和扬压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达到根治堤基渗透破坏的目的(图A)。对双层或多层透水地基且透水层较深的情况,悬挂式垂直防渗幕墙的效果很差(图B),封闭式垂直防渗难度大且造价太高,不宜采用。对多层地基且存在浅层弱透水层的情况(图C),可以考虑半封闭式垂直防渗,但必须在勘察资料充分并经渗流计算充分论证后方可采用。垂直防渗应布置在临水堤脚或堤顶靠临水侧。 * 图A: 封闭式垂直防渗墙的渗流控制效果 单位:m * 图B: 悬挂式垂直防渗墙的渗流控制效果 单位:m * 图C: 半封闭式垂直防渗墙的渗流控制效果 单位:m 实线:有防渗墙时的浸润线和10%水头间隔的等势线 虚线:无防渗墙时的浸润线和10%水头间隔的等势线 * (三)背水侧压渗盖重 ??? 当没有必要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幕墙或其造价太高时,可以采用背水侧压渗盖重的方法,来防止堤基渗流对表土层的渗透破坏。如果所需盖竽太长,应考虑与减压沟井联合使用的方法。其他的背水侧渗流控制措施,对堤身高度较大的情况,可以设置两层压渗盖重平台。这种方法在堤防工程中广为应用,效果明显。 ??? 压渗盖重的形式很多,可以由不透水的变换到完全自由排水的。其形式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料源及每种形式的费用大小。 * * 98长江大洪水管涌研究实例: 1998年长江洪水险情以渗流险情最为普遍,沿长江6000余处险情中就有400余处属渗流险情。其中管涌被视为险中之险。如果冒砂管涌洞口出现在堤内脚附近,外侧江水面有游涡迹象,自然以迅速在外侧堵漏为上策。但如果管涌险情离堤很远,就只有在管涌出口导滤压盖了。此时除压盖备料应符合拦砂不阻水的原则外,还得设法判别管涌险情是否会继续发展影响大堤的安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个是地层结构,一个是离开堤脚远近。 * 长江堤基的土层结构基本上是上层为弱透水复盖层,下面是深厚的砂砾石强透水层,属二元双层地基。这是容易在薄弱环节发生管涌的原因。但若复盖层主体下部相对于上部浅层更为透水,即使表层土渗透坡降超过临界值发生浮动管涌现象,也不危险。同马大堤汇口堤段一个小镇,在堤脚的农田中普遍渗水冒泡形成沼泽地,而在其房后井水面却高出农田地面很多,估计是属于这种地层结构。若复盖土层夹杂薄沙层,通连江水,其表层土相对于下部又较不透水时,就容易被承压水顶穿形成管涌通道,比较危险。南京江浦县林山圩江堤的堤基就类似此种土层结构,去年洪水在堤脚附近水塘边出现管涌洞,如不及时抢险,是很危险的。 * 管涌险情离开大堤多远就没有危险呢?我们可以用井的影响半径这个概念来估算,例如取库沙金公式,或席恰特公式来估算。此时地下水降深Se可考虑为承压水头,取值5米,渗流深度H可考虑为基砂含水层厚度,取为20米,基砂渗透系数k=10-2厘米/秒=8.64米/日;代入,分别计算影响半径R=131米和147米。若基砂A值小或基砂层薄时,及更小。由此,一般远离堤脚150米左右发生管涌应不影响大堤安全。而且渗流趋向管涌洞口是三维问题,在洞口处周边的水力坡降急剧变陡,如图所示,扰动基砂范围,将不会很远。同时在逐步扩大洞口或冲出基砂的过程中,水力坡线就将变缓会自动使涌砂进程趋于平衡,不大容易延伸到很远的堤基。 * * 一、概念 渗透变形: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表现为鼓胀、浮动、断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二、研究意义 第六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 1998年长江洪水险情以渗流险情最为普遍,沿长江6000余处险情中就有4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