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3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 地震基础知识和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5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6 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建筑抗震设防依据;
2、掌握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
3、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
1、理解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5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依据
1)地震烈度区划
地震的发生在地点、时间和强度上都具有不确定性,为适合这个特点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概率含义的地震预测。该方法将地震的发生及影响视作随机现象,根据区域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资料,划分潜在震源区,分析震源地震活动性,确定地震衰减规律,利用概率方法评价某一地区未来一定期限内遭受不同强度地震影响的可能性,给出以概率形式表达的地震烈度区划或其他地震参数。
2)地震小区划
地震小区划就是在大区划(地震烈度区划)的基础上,考虑局部范围的地震地质背景、土质条件、地形地貌,给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大的工矿企业内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3)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近似反映近、中、远震的影响,不同设计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2.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1)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准则
抵抗小地震,结构不受损坏;抵抗中等地震,结构不显著破坏;抵抗大地震,结构不倒塌。
2) 大震与小震
当设计地基准期为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一水准的烈度,即小震对应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相当于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二水准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烈度称为罕遇烈度,《建筑抗震规范》取为第三水准的烈度,即大震对应的烈度。
3. 二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是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第二阶段设计是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
4. 工程结构的分类与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物按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对不用类别的建筑应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
1.6 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这样可以比较明确地确定地震作用的效应,同时知道地震作用是怎样和通过什么途径从上部结构传至下部结构乃至地基的。
(2)结构布置时应尽量避免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结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如抗剪、弯、压、扭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如延性)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具有好的延性及阻尼)。
(4)对于结构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加强。如沿高度方向结构刚度的突变处,此处应力会比较集中,应采取措施加强此处的层尖抗剪承载力。
(5)宜设多道抗震防线。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使结构具有耗散大量地震能量的能力;同时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是由于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好的连接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6)结构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因为地震作用的平均强度沿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是大致相同的,若结构的动力特性相差过大,这两个方向的地震反映也会相差过大,不利于结构的构件设计和抗震设防。
(7)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和侧向刚度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沿高度方向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8)对于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适当设置防震缝将建筑分成多个较规则的单元。防震缝应按有关规定留有足够的宽度。
(9)应选择有利于地震的建筑场地,避开危险和不利地段。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
什么是建筑抗震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大调第一交响曲,3个乐章 -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ppt
- dalian-laurel - 本溪劳雷石油化工设备成套有限公司.doc
- cucrzrmg 合金早期时效析出贯序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pdf
- d7-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ppt
- dm-1 临床试验报告.pdf
- ct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ltd 空运出口流程.ppt
- design a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ystem - 信息工程学院 - 上海.ppt
- dlagf 浅层介质过滤器说明书.pdf
- dm-13d控制键盘 键盘控制器是以操作控制智慧摄像机、数位录影机为.doc
- cs1356 资讯工程导论 - 清华大学资讯工程系 - 国立清华大学.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