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列表归纳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学习目标 考点: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能力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了解各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 然环境特点 一、列表归纳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表现、影响因素、危害及主要分布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原因 内力作用 重力作用、人类破坏 形成机制 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①陡峭的坡度;②岩体中有软弱面;③暴雨的诱发;④某些外部因素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①有足够多的泥沙、石块等堆积物;②有足够地表和沟谷坡度;③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源;④人类破坏植被 表现 岩石圈突然破裂,地球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影响因素 烈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危害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破坏、倒塌,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分布区 东部沿海、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势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西南地区为多发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特征 周期性 偶发性 二、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 然环境特点 实战练习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31日~9月2日第6号台风“狮子山”、第7号台风“圆规”、第8号台风“南川”同时袭击和经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二 下图为“2010年9月1日~2日我国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 (1)说出图中所示地区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 (2)简述图中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原因,并分析该地区这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受地形和台风的影响,该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甲、乙、丙三地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坡度较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较高。台风会带来特大暴雨,破坏沿途地区植被等。 参考答案: (1)滑坡和泥石流。 (2)甲、乙、丙三地为山地丘陵地形,坡度较大。 台风带来特大暴雨;台风沿途地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等。 随堂巩固 1.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解析:本题考查滑坡发生的条件和应对措施。第(1)题,据甲图可知,在坡度15°左右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据乙图可知砂土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第(2)题,防御滑坡的措施既有工程性措施也有非工程性措施。 2.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小江全长140 km,流域面积3 043 km2。目前,已查明的泥石流沟有140多条,每年有数十条沟谷暴发泥石流,直接输入到金沙江的泥沙达到3 000万t。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江流域泥石流沟流域面积分级统计表。 流域面积(km2) <2 2~10 10~20 20~100 >100 泥石流沟条数 35 62 24 16 3 占总条数比例(%) 25.00 44.29 17.14 11.43 2.14 材料二 小江流域泥石流在不同沟床比降沟谷的分布。 沟床比降(%) <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 泥石流沟条数 2 14 61 40 17 5 1 占总条数比例(%) 1.43 10.00 43.57 28.57 12.14 3.57 0.71 材料三 小江流域蒋家沟1987年~1994年各月泥石流暴发频次图。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泥石流沟分布和流域面积的关系。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泥石流沟分布与沟床比降的关系。 (3)据材料三,简要概括蒋家沟泥石流分布的季节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流域面积10 km2的流域内,具有流域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