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文修辞_公开课(修订版).ppt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文修辞_公开课(修订版).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文修辞_公开课(修订版)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温故知新:朱自清《荷塘月色》 比喻 拟人 博喻 通感 比喻 拟人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修辞手法中比喻的应用 分析你认为好的比喻句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是什么? 喻体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个比喻妙在哪里? 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 (注:主人公方鸿渐一心想讨鲍小姐的欢心,便邀请她吃饭,可事与愿违,送上来的食物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围城》钱钟书) 品味名家比喻的妙处 品味:作者把鱼比作已登陆了好几天的陆战队,说明鱼捕捞上岸已好几日,早已不新鲜。店主为怕肉变质,长时间地浸泡在水里,作者别出心裁地把它比作长期伏在水中的潜水艇士兵。在逗人发笑的同时,也揭露出该店食物之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这种效果来自于对比喻句相似点的把握,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 小试身手: 用比喻句描写一下早起乱糟糟的头发。 范例赏析 鸿渐两天没剃胡子梳头,昨天给雨淋透了的头发东结一团,西刺一尖,一个个崇山峻岭。-------《围城》钱钟书 一头蓬松的黄色长发,偏偏欢喜飘舞,容易披散,更像乱风中的玉米穗子。 原先那顺着脑壳弧线整齐分开头发的中分线,消失在蓬松的乱发里,远远望去,那个脑袋像一丛森林。 有具体形象的本体,可以描述本体的特征,以便更好和喻体切合起来,相似点越切合越新颖,比喻就越成功。 那么,抽象的本体呢? 试试用比喻句来写“诚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小车无軏yuè(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輗 ,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分析: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诚信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诚信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2001年高考作文《保留诚信》) 分析:先将“诚信”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诚信”,否则“没有了诚信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mào dié]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分析: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人生也是一张问卷》 ①具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