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秸秆为基础饲料发展草食家畜养殖的必要性
以秸秆为基础饲料发展草食家畜养殖的必要性
张吉鹍 卢德勋
根据21世纪我国粮食产量所能达到的目标和人口预计增长情况:2010年人口14.5亿,粮食产量5.6~5.8亿吨;到人口高峰16亿时,粮食产量6.2~6.4亿吨。很清楚,预计在中长期内,年人均占有粮食基本上是个恒量,即385~400 kg(白韵茹,1998)[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库存减少,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约占粮食总消耗的30%以上,不可能拿出很多粮食作饲料用粮。20多年来,饲料用粮一直在持续增加,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5%增加到2002年的36%。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年递增速度为1.7%,而饲料粮为5.5%(沈镇昭,2004)[2]。今后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粮总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在粮食总需求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饲料粮的缺口将逐年增大,饲料粮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我国在目前以至将来都面临粮食紧张这一严重问题,因而应开发和利用各种潜在的饲料资源,调整牧业结构,正如温家宝同志在对秸秆养畜的批示中所指出的那样,“……是实行农牧结合,推动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同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杨振海,1998)[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逐渐改变,发展草食家畜已成为我国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结构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力度明显加大,牛羊生产特别是奶业的发展成为结构调整的亮点。
我国有近4亿多头(只)草食畜禽,仅饲料工业每年就有200~300万吨苜蓿及其它豆科草粉的需求,据估计,目前我国国内商品草产品市场容量约为1 000万吨,而国内草业公司则凤毛麟角,从苜蓿来看,全国年产商品苜蓿不足20万吨,产量只占国内市场缺口的2%,而且这种供需矛盾还将随着我国草食家畜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发展而加剧(张正河,2003)[4]。因此,在目前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产需平衡的条件下,发展以植物茎叶为主的“营养体农业”,逐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由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在扩大优质牧草供应的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农区潜在的、庞大的非常规低质粗饲料资源,走利用秸秆为基础饲料发展草食家畜的道路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农作物秸秆指的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茎秆及其残存叶片部分,主要包括稻草、玉米秸、麦草、豆秸、谷草等。我国年产各类秸秆约6.4亿吨(其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秸占76.1%),荚壳、秕糠类产量约为1.15亿吨,两者合计7.6亿吨, 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产草量的50多倍(冯仰廉等,2000;戴宝成等,2003)[5,6]。这是一宗巨大的饲料资源。正如已故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所指出的:“在坚持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业。想要像美国、日本那样,主要靠粮食来发展畜牧业,我们没有这个条件,行不通。像澳大利亚、新西兰那样,主要靠草原发展畜牧业,我国现实条件也不具备,不能完全走他们的路子,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秸秆,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逐步加大草食家畜的比重”。
2 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要依靠科技,立足创新
由于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生产中,其日粮的60%~100%是青粗饲料,因此,青粗饲料利用的好坏是决定反刍动物能否发挥最佳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青粗饲料短缺和利用率不高是同时存在的两个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在牧区,枯草期长达7个多月,造成放牧牛、羊等反刍家畜采食青粗饲料的水平很低,牛、羊生产性能难以提高;在农区,一方面缺乏优良饲草,另一方面秸秆饲用率低,饲用效果差,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导致反刍动物对秸秆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秸秆自身的缺点:①适口性差,采食量低;②消化率低,主要是因为在瘤胃内不能很好地被微生物发酵;③营养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可发酵氮源,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过瘤胃蛋白水平,生葡萄糖物质水平低,缺乏某些必需的矿物质元素,而其所含的矿物质元素利用率又很低等。因此,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畜牧业,必须依靠科技对已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2.1 几种常用的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
改善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学方法(Welch,1982)[7]、化学方法(Haddad 等,1998、1995)[8,9]以及对采食低质秸秆日粮反刍家畜瘤胃的调控(Klopfenstein等,1979)[10]。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畜牧科技工作者围绕提高秸秆的饲用价值进行了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处理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最多的是化学方法,起初用Beckman法,继之为改良的Beckman法(NaOH碱化),后又采用Ca(OH)2碱化,近20年又用氨替代NaOH。单一氨化并不能充分发挥动物生产潜能,为此,改单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