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贷款诈骗罪疑难问题分析
摘要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向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已成为金融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项资金周转方式之一。因此贷款诈骗罪也成为金融诈骗犯罪中
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已严重危害我国金融管理秩序,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由于立法方面的原则性和滞后性,贷款诈骗罪实例经常出现现有法条所不能完
全概括的情形而导致理解方面有所分歧而带来学术界的争议,同时也使得司法
实务部门对贷款诈骗罪的认定难以统一标准,因此本文结合贷款诈骗罪的司法
实践,对于上述疑难问题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本文主要探讨了贷款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即对刑法中
非法占有中“占有”的理解;非法占有在贷款诈骗罪中存在的必要性来界定贷款
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司法认定问题。同时对贷款诈骗罪中“内外
勾结’’诈骗贷款的行为,有的认为是职务犯罪,有的认为是贷款诈骗罪,而作
者认为应该分别定罪处罚。本文还通过贷款诈骗罪中的既遂判断标准问题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交付即既遂以其满足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而应该成
为既遂的判断标准。本文提出上述问题,不但出于整合理论界的认识的需要,
而且极大地有适于和有益于司法实践的需要。
关键词: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行为共同犯罪既遂
n
Abs仃act
ABSTRACT
W池nle ofour tlleballk0r缸aIlcial
deVelopmemeconomy,loaIling台.0m
rapid
fiIlallcialacti、rities tumoVer.
i11stitutionshaSbecometlle f.0r也e如nd
indispeIlSable
crimeofloan丘alldalsobecomecommon
Thereforenle crime,锄oI培f.mancial
not do lla彻.t0nle6nancial order
觎Lud has aseriolls
c池e,wbjCh omy maIlagement
ofollr also t0our t0the
coum巧bme)(仃emelyseriollslydallgerouSsocie够.Due
forⅡlecrimeofloan舶udare
研nCiple锄dlagginglegislatio玛relevantregulations
illa aCademic itislla]mforme
theo巧,me卸wllile judicialprauctice
dispme眦ong
to for廿1estaDdardsisdi伍cuht0 this
d印ar哑entjudge uI】ified.111erefore,iIlp印er,
criminall f01lo晰ng廿lI。ee
a_w鹊guidaIlceofjudicialpmctice,nle
combin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