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煎剂.ppt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__煎剂

第九章 炒法;目的要求 【掌握】炒法及重点药物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 【了解】炒法的含义。 【熟悉】重点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第九章 炒法 ;概 述 一、炒法含义 二、历史沿革 三、炒法的分类 四、火力、火候、时间、设备 五、炒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六、注意事项 ;一、炒法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炒法特点:不断翻动,所用辅料为固体辅料,不使用液体辅料。 ;二、历史沿革 炒法属于火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炮制方法。 汉代称为“熬”。如《神农本草经》有露蜂房、蛇蜕 “火熬之良”的记载。 唐以后出现了多种炮制规格,如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炒焦,及加辅料炒法。如《雷公炮炙论》有斑蝥米炒的记载。 炒法是宋代以后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炮制方法。 现代用炒法炮制的药物有上百种。;三、炒法的分类 炒黄 清炒法 炒焦 炒炭 炒法 麸炒 米炒 加辅料炒法 土炒 砂炒 蛤粉炒 滑石粉炒; 炒黄(王不留行、槐花、苍耳子、牛蒡子、 决明子、酸枣仁、莱菔子等) 清炒法 炒焦(栀子、山楂、槟榔、川楝子、神曲) (单炒法) 炒炭(蒲黄、干姜、、牡丹皮、地榆、荆芥) 炒法 麸炒(白术、苍术、僵蚕、枳壳等) 米炒(党参、斑蝥、红娘子) 加辅料炒 土炒(白术、当归、山药) (合炒法) 砂炒(穿山甲、龟板、鳖甲、马钱子) 蛤粉炒(阿胶、鹿角胶) 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鱼鳔胶) ;四、火力、火候、时间、设备;(一)火力——所用热源释放热能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微火、慢火、迟火 火力 中火——介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的火 武火——大火、旺火、强火 文武火——先文后武,或文武交替使用 ;古书中: 文火:几乎无焰 中火:有焰 武火:全焰;炒黄 文火 (除苍耳子、山楂、薏苡仁、王不留 行、 水红花子、决明子用中火外) 炒焦(焦神曲用文火) 加辅料炒(除砂炒外) 炒炭 武火 (除蒲黄、鸡冠花、槐花、当归、白茅 根、艾叶、丹皮炒炭,鸡内金砂炒用中火外) 砂炒 坚硬、片厚 中火、武火 质轻、片薄 文火 种子类 文火;(一)火力;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候) ;第九章 炒法,概述(火候) ;第九章 炒法,概述(时间、设备) ; 手工炒 五、操作方法 机器炒 ;五、操作方法 (一)手工炒 1.锅的安放 平锅:与灶台平行。 斜锅:与灶台成30° ~45°角,利于搅拌 和翻动。 ;热锅(预热炒制容器) 投药:量适中 翻炒:快、勤,规律, “亮锅底” 出锅:迅速、摊开晾凉;;3.手工炒操作方法 容器热后投药——几乎所有炮炙法都应遵循的规则 热锅目的:让药物迅速获得热能,防止药物炒哑 或炒成僵子或生熟不均。;测试 锅温;第九章 炒法,概述(操作方法);第九章 炒法,概述(操作方法);(二)机器炒 1.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炒制。 2.滚筒式炒药机: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3.电脑程控炒药机:质量稳定,炒制时间短。 4.电热炒药机:;六、注意事项 1.充分干燥(避免僵子、炒哑)。 2.大小分档(避免受热不均匀)。 3.选择适当的火力。 炒黄:文火(160~170℃) 炒焦:中火(190~200℃) 炒炭:武火(200~30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