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品种
(一)稻品种
1、早籼618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早稻品种
申请人: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人: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嘉育21/嘉早12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6厘米、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14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为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晚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高抗稻曲病(病指0.22),感纹枯病(病指49.44),感白叶枯病(病指50.57);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6.00),高抗稻曲病(病指0.3),感纹枯病(病指56.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1.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区域试验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09.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74%(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06.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37%(极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480.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65%。
栽培技术要点:1、4月15日前播种,亩用种量8-10千克,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秧龄30天,株行距4×5寸,亩插足基本苗8-10万。2、大田亩施肥:碳铵25千克,腐熟饼肥25千克,45%复合肥10千克。栽后5-7天亩追尿素10千克,结合撒施除草剂除草,苗数达到25万时进行烤田。6月10日左右看苗施保花肥每亩3-5千克尿素。3、齐穗后注意多灌跑马水,实现干湿交替,养根保叶。4、6月上、中旬注意防治螟虫,封行后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2、株两优899
品种(生态)类型:两系杂交早稻品种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株1S(湖南省株州市农科院选育)×早籼899(来源于中优早81/(98H1055/A99166))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0厘米、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07粒、结实率83%、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为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晚熟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75),高抗稻曲病(病指0.00),感纹枯病(病指49.46),感白叶枯病(病指46.11);2013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高抗稻曲病(病指0.6),感纹枯病(病指51.00),感白叶枯病(病指50.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区域试验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508.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9.54%(极显著);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02.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48%(显著)。
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49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1、常规栽育秧在清明前后播种,亩播种量20千克左右,大田用种量2.0-2.5千克,秧龄30天。一般栽插密度为2.0-2.5万穴/亩,每穴3-4苗。2.大田亩施纯氮量10千克,重施基肥,占全部施肥量的80%以上,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栽后7天左右及时追肥中耕。3.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在整个生育期内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推广区域: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3、Y两优1500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
申请人: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育种人: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H1500(来源于扬稻6号/扬稻6号变异株)
主要特征特性:2012年、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29厘米、亩有效穗16万、每穗总粒数191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克。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晚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00),抗稻曲病(病指2.71),感纹枯病(病指48.89),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77);2013年抗稻瘟病(综合抗指2.00),抗稻曲病(病指1.4),中抗纹枯病(病指38.00),中抗白叶枯病(病指33.00)。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2年米质达部标4级,2013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6.10千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