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选修 - 北大未名BBS
山水成因赏析
2005年秋季学期课堂讲义整理
环境学院
任课教师:李有利
电话E-mail:liyouli@pku.edu.cn
第一讲绪论
一、山水的基本自然特征
山:地面的高耸部分。
水:占据地球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相对较低的地方的液体。
山水:(1)山上流下来的水。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
(3)以风景为题材的中国画
1 山水有不同规模和各种形态特征。
最大规模的山水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为1495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为36106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上有环绕太平洋和横贯欧亚大陆的高大山脉,数千公里长的河流,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和盆地,还有长度和高度不及1公里的各种沟谷和沙丘等;海洋中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和海沟。
2 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山水,成因也不相同。
所谓成因是指造成山水的过程。大陆和海洋的成因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山地和平原的成因则和不同大地构造区的地壳运动有联系,世界上高大的山地大多位于新生代地壳强上升区,大平原多位于地壳下降区;各种沟谷和沙丘是由流水和风的作用塑造而成,它们的成因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所以它们的分布又和一定的气候带有关。因此,形态各异和规模不等的各种山水的成因,有的与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地球内营力作用有关,有的是流水、波浪、冰川和风等地球外营力作用的产物。但是,地表形态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并不只是由一种内营力或外营力塑造而成,例如构造运动上升形成的山地,它们同时又受流水作用的雕塑,形成一些高岭深谷,在构造运动下沉地区,由于流水搬运的泥沙在这里堆积,形成广阔的平原和盆地。总体来说,山水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3 山水在不断变化发展。
山水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以河流为例,假定
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将按下列模式发展。山水发育的不同阶段,特征和组合都是不同的。
作为三维空间的山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形成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总体。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理解山水,不仅可以了解现今山水的特点和恢复过去山水演变过程,还可预测山水发展方向。
通常山水在演变过程中并不总是向一个方向发展。例如某一地区地壳构造运动常有升降变化,使山水发育的方向发生改变;又如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引起外营力改变,山水发育过程也将发生变异,冰川发育程序将转换为流水发育程序,在同一地区会出现两种不同外营力作用的山水特征。
4 各种山水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按地貌形成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划分为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和叠置-切割型等四种地貌结构类型。在侵蚀作用占主导地区,切割新生代以前的岩层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切割型地貌。在堆积作用占主导地区,地面发生大量堆积,沉积物一层叠加在一层之上,由这种叠加结构组成的地貌,称叠置型地貌。如果切割型地貌形成后,由于构造运动方向改变,或者由于气候的冷暖或干湿的变化,由侵蚀作用转变为堆积作用,在被切割的部位发生堆积,就形成切割—叠置型地貌。如由堆积作用转变为侵蚀作用,在叠置型地貌基础上发生侵蚀,就成叠置—切割型地貌。
5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例如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明显的梯级下降,西南部最高的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从高原往北和往东地势急剧下降,往北到国境,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武陵山一线等广大地区,除少数山地外,地势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再往东地势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与台湾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东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浅海大陆架。这种地
貌分布特征除与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强烈隆升有关外,每个地貌台阶的边坡常是一些新构造断裂分布位置,许多延绵千里的高大山脉的走向受断裂构造线的控制。
我国山脉分布特征
山水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这种分布与气候条件有联系,决定气候条件的主要要素(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有一定格局的。一般来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和随地势增高而递减;降水则取决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全球可划分出不同的气候带或气候区,各个气候带或气候区的外营力作用有其独特的方式和不同的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分布规律与地貌组合特征。从地球两极向赤道方向可分为寒冷气候地貌带、温湿气候地貌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貌带和湿热气候地貌带。地貌的垂直带则是以高度来划分的。在高山雪线以上,终年积雪,发育冰川,形成各种冰川地貌。在冰川外围的冰缘地区,除了冰融水的作用形成一些冰水堆积地貌外,由于冬夏的冻融作用,常形成一些冻土地貌。随着高度降低,温度升高,则由冻土地貌过渡到流水作用为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农产品抖音带货直播方案策划书.pdf VIP
- 初三化学实验仪器名称及图片用途.pdf
- (2024)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FANUC数控系统0i-F Plus连接说明(功能篇).pdf VIP
- 激光在泌尿外科的应用.docx VIP
- 河北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二).docx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docx VIP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