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带头人现状与需求 现有人员 目前学科方向 陆熙炎院士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戴立信院士 不对称催化 麻生明院士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侯雪龙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 施敏研究员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丁奎玲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 唐勇研究员 不对称合成,高分子化学 刘元红研究员 钛锆金属有机化学 陈耀峰研究员 稀土金属有机化学 游书力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 刘国生研究员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邓亮研究员 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反应化学 李玉学副研究员 金属有机计算化学 段伟良副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 发展学科方向 需求计划人数 金属催化的小分子活化 1 金属络合物及反应化学 1 后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 前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 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 1 金属有机计算化学 1 2OO9年重大记事 一.实验室开放课题和自主课题 按照国家科技部最新要求和规定,2009年实验室面向所外单位设立的开放基金项目有4项,资助总额90万。实验室设立自由探索课题10项,资助总额151万;团队重点课题5项,资助总额670万。 二.新一届领导班子及学术委员会的换届 2009年,实验室顺利完成了领导班子及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及工作交接,唐勇研究员任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届主任,施敏研究员和游书力研究员任副主任,麻生明院士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侯雪龙研究员、谢作伟教授和金国新教授任副主任。 三. “基于组合方法与组装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科学等奖 现代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手性的重要性,不对称催化是获得光学纯手性物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核心问题在于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丁奎岭研究员及其领导的团队围绕手性催化剂这一核心问题,(1)系统地将不对称活化和毒化、手性传递和放大等概念与组合化学方法结合进行手性催化剂库的设计与评价,发展了多个系列新型、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发现并阐明了催化体系中的不对称放大效应、添加物的活化作用及其机理等;(2)突破传统思路,基于分子组装原理,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自负载的概念,实现了包括羰基-烯、氧化和氢化等在内的多个非均相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活性,为手性催化剂的负载化开辟了新思路;(3)发展了一系列结构可调的新型手性配体,实现了多个不对称反应的高活性和高对映选择性以及底物的普适性,为多种手性氨基酸等药物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该成果共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 53篇,SCI-E 5篇),其中影响因子5的有18篇,包括J. Am. Chem. Soc. 5篇、Angew. Chem. 3篇、Chem. Eur. J. 8篇;被他引1183次,最高单篇他引111次,篇均他引19次;多篇论文被选为Hot Paper或被国际刊物专题评论、被Highlights栏目摘录;在4本国内专著中撰写4个章节;获得授权专利11项;所发展的概念、方法、配体或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应用于研究工作50多次;在包括IUPAC在内的重要系列国际和国际双边会议做大会和邀请报告36次;培养13名博士、3位博士后,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四. 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运行正常 2009年实验室主持的国家和省部委的在研重大重点项目有:(1)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重大新药创新专项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2)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2项;(3)上海市科委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人才计划2项。作为课题骨干参加的国家和省部委的重大重点项目有:(1)973项目2项;(2)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另外实验室还承担了(1)国家基金委其他项目15项;(2)其他省部委项目4项。 实验室发表了论文,其中oc. 1篇,Chem. Rev. 1篇,J. Am. Chem. Soc. 9篇,Angew. Chem. Int. Ed. 15篇。Chem. Rev. 1篇,Chem. Soc. Rev. 1篇,J. Am. Chem. Soc. 5篇,Angew. Chem. Int. Ed. 6篇,Chem. Eur. J. 篇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烯烃共聚物的催化材料”已经完成预定目标,于2009年年底结题。 2009年12月22-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均相催化研究”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在苏州召开了2009年会,会议邀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陈拥军和杜灿屏老师参加。团队6位海外成员中的5位:美国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的张绪穆教授、美国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王鹏教授、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的李桂根教授、香港中文大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