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 - 生态环境学报.doc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 - 生态环境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 - 生态环境学报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 王春铭1, 2,卢建文3,雷恒毅1 *,陈桂珠1,李丕学2,黄洁妍1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湛江市环境保护局总工室,广东 湛江 524022;3.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260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最大概率法测定城市污泥堆肥干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高温好氧菌在第6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1015 g-1、5.08×1012 g-1;中、高温厌氧菌在第9 d达到最大值5.50×105 g-1和1.11×105 g-1;中、高温好氧纤维素分解菌分别在第3 d和第6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6×104 g-1、3.26×106 g-1;整个堆肥过程中,高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不断增加;高温放线菌在第3 d达到最大值,为1.12×106 g-1;中温放线菌、真菌、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中温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和油脂分解菌在发酵初期迅速下降至零;高温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和油脂分解菌在发酵前6 d数量上升,随后开始下降。发酵后期,好氧菌中兼性厌氧菌逐渐增多,严格好氧菌逐渐减少;厌氧菌中的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严格厌氧菌逐渐增多。 城市污泥;堆肥;微生物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0462-05 利用堆肥法处理城市污泥,是一条使其无害化及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微生物是堆肥发酵的主体,其数量变化对城市污泥的发酵影响很大[1]。各种微生物对不同物质的分解能力和分解速率是不尽相同的,不同温度条件下堆肥过程中出现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也截然不同,因此堆肥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混合种群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一般地,好氧堆肥中,有机底物的降解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2]。嗜温细菌是堆肥系统中最主要的微生物[3],堆肥高温阶段芽孢杆菌成为代表性细菌,此时放线菌是分解木质纤维素的优势菌群[4]。真菌,尤其是白腐真菌可以利用堆肥底物中所有的木质纤维素,由此,真菌的存在对于堆肥物的腐熟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堆肥法一般都是采用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的方法,利用堆制原料中的土著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但堆肥初期土著微生物量少,繁殖较慢[56],因此存在发酵时间长、产生臭味且肥效低等问题。许多研究认为,人工加入高效微生物菌剂可以调节菌群结构、缩短发酵周期。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有人通过接种细菌使堆肥时间缩短13 d[7]。Wakasaki,Akiyama,Matthur等人分别从堆肥中分离出一些微生物作为接种菌剂施用在堆肥中,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促进堆肥腐殖化过程,避免堆肥早期pH值下降,提高堆肥氮素含量和促进堆肥过程中磷的可溶性。不少学者已致力于研究堆肥不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并在自然界进行优质高效菌群的筛选和接种技术的探讨。为了研制可以缩短污泥堆肥处理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的微生物制剂。本实验从微生物种类、数量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城市污泥堆肥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类群的变化,反映堆肥代谢情况,阐明其微生物学基本规律,进而指导和促进城市污泥发酵,并为微生物菌剂功能菌种的筛选指明方向。 堆肥原料为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及麦秸。具体性质见表1。 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t components 试验材料 全C/% w(全N/% w(C)/w(N) w(水/% 污水厂脱水污泥 29.55 2.11 14.0 70% 麦秸 35.65 0.69 51.7 0.21 将脱水污泥与切碎为3 cm的麦秸按C)/w(N)为2530的比例均匀混合,调节混合物料含水率在55%60%,堆制成1.2 m×1.2 m×1 m的堆体。通风方式是人工翻堆方法,每3 d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前从堆体上、中、下部分别多点取样。每个样品约取1 kg,混合后立即装入灭过菌的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进行计数分析。 图1 发酵过程中每克干污泥好氧菌及厌氧菌数量变化 Fig. 1 The quantity change of aerobic bacteria and anaerobicbacteria of per gram dry sludge during fermentation 1.3 培养基 (1)真菌培养基[8]:马丁--孟加拉红;(2)放线菌培养基[8]:改良高氏一号;(3)好氧菌培养基[8]:牛肉膏蛋白胨;(4)厌氧菌培养基[8]:高泽有机氮;(5)好氧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8];(6)淀粉分解菌培养基[9]: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NaCl 5 g、可溶性淀粉20 g、琼脂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