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L-17在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
IL一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
IL--17ConcentrationinPatientswith
ofSerum
Changes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
导
论文课题起止时间: 至Q!至生墨旦二2Q!圣生!!旦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2014年5月
目 录
一、摘要
中文论著摘要……………………………………………………………………“1
英文论著摘要……………………………………………………………………”3
英文缩略语…………………………………………………………………………5
二、论文
前言…………………………………………………………………………………………………………”6’
日U百…………………………………………………………………………………………………………”
材料与方法………………………………………………………………………“8
结果…………………………………………………………………………………………………………”9
讨论…………………………………………………………………………………………………………17
结论…………………………………………………………………………………………………………20
三、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21
四、参考文献…………………………………………………………………………22
五、附录
综述…………………………………………………………………………………………………………27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36
致谢…………………………………………………………………………………37
个人简介…………………………………………………………………………38
·中文论著摘要·
l L-1
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
目 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现普遍被认为存在一种假设,即是自身免疫和炎症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促进炎症和T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对骨量的丢失
7(IL一17)
IL-4、IL-IO已经被证明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白介素一1
是CD4+亚群Thl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去卵巢鼠模型、骨细胞以
7
及基因水平的研究中,IL-17已经被证明对骨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但IL-1
以人为实验样本的研究很少,讨论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绝经后
骨量减少患者和绝经后骨质正常的女性,三组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及与骨
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方 法
我们根据WHO根据骨密度T值对骨质疏松的分级规定,进行分组,分为
绝经后骨质疏松组(T值≤一2.5)、绝经后骨量减少组(一2.5T值一1)、
绝经后骨量正常组(T≥-1)。每组各30名受试者。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
定量技术(CBA)对90名志愿者的血清进行测试。检测主要指标为血清中
检测了患者血清中钙、磷、镁和碱性磷酸酶的浓度。数据分析运用单因素
方差分析(one-wayANOVh)分析不同参数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显著地差
异性。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来检查双变量的相关性。PO.05认为具有显著
性差异。
结 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IL-17A浓度均显著高于绝经后骨量减
少组和绝经后骨质正常组(PO.05),但绝经后骨量减少组同绝经后骨质
PO.05)。据我们所知,我们第一次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IFN—
组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与BMD也无相关性。
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R、PR及KI-67在育龄期及围绝经期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殖症中表达异同.pdf
- FANCD2 shRNA干扰对头颈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细胞HSC-4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pdf
- FcγRⅡB修饰的树突状细胞预防及治疗SLE小鼠.pdf
- Fibrosan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pdf
- FN及CHOP联合及不联合CD20单抗随机对照一线治疗MALT淋巴瘤.pdf
- FT3对急性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价值探讨.pdf
- 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pdf
- Ghrelin与血管内皮损伤关系及其机制的临床及基础研究.pdf
- Ghrelin对大鼠胃排空及小肠传输功能的影响.pdf
- ghrelin对脓毒症小鼠肺脏炎症及JAKSTA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通路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