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4210回风、第二回风巷探水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4210回风、第二回风巷探水方案

第一章 探放水工程设计内容 第一节 水文概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本井田所处位置属黄河流域,岩溶水属柳林泉域的径流排泄带,区域地势总体是北面低,东南稍高之趋势,属中低山地形,处于吕梁复背斜和鄂尔多斯台坳两构造单元之间。 区域内主要河流为三川河,其上游北川河、东川河和南川河于李家湾汇集。三川河后大成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87亿m3,北川河河口站为0.924亿m3,南川河河口站为0.818亿m3。 区域内主要含水岩系按其含水类型可分为: (一)、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含水层组主要为寒武系中统至奥陶系中统的一套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主要出露于东南部山区,含岩溶裂隙水,为区域主要含水层组。 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总厚460~830m,为煤系基底,含水层组的富水程度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断裂带与褶皱轴部岩溶较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1~30L/s·m,在构造不发育与碳酸盐岩深埋的情况下,岩溶不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6 L/s·m。 本区位于柳林泉域,横跨吕梁复背斜和鄂尔多斯台坳两构造单元之中,太古界变质岩类与元古界长城群石英砂岩为区域隔水底板,石炭、二叠系地层覆于其上,形成由东向西倾伏,单斜状蓄水构造。北界和东界北段为太古界变质岩构成的地表分水岭,属地表水的汇水边界,东界吴城、枝柯段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类构成的地表分水岭,属地下水的汇水边界。东南界上顶山—棋盘山以太古界变质岩出露界线为区域的边界,属地表水汇入边界,西界为石炭二叠系砂页岩构成的阻水边界,属岩溶水排泄边界。 柳林泉位于柳林县城东面,寨东村至薛家湾间的三川河河谷中,属侵蚀溢流泉群,出露标高为790~803m,总流量2.6~6.17 m3/s,多年平均流量3.19m3/s(1956—2003年),1991—2003年的年平均流量仅1.97 m3/s,是区域地下水排泄中心。泉水温度为15℃~21℃,水质类型较为复杂,以重碳酸硫酸钙钠型水为主,矿化度0.3~1.3g/l,泉点出露较多。 (二)、石炭系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由四层石灰岩组成,厚度为788.9~863.2m,为区域主要含水层之一,含水层间裂隙岩溶水,富水性的强弱取决于裂隙岩溶发育程度以及埋深情况。山西组砂岩总厚约20.0m,与煤层联系不甚密切,其间多为泥岩间隔,石盒子组有厚约80.0m的砂岩,出露泉水很多,但都较小,一般都在0.10L/s.m以下。 (三)、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以二叠系陆相沉积的碎屑岩为主,夹大量的粘土岩,含水层以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为主,属弱含水层,各层位的含水层相对呈层状,各具补给区,构成若干小的含水系统。其间水力联系较弱。 (四)、第三系、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组 区域内广泛发育,大都是覆于地表的不透水或弱透水的黄土层,一般不含水,只有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河谷,沟谷的砾石层含水,其中主要是三川河河谷中的砾石层,砾石透水性强,厚约7.35~9.27m,表层多覆盖砂质粘土,砾石层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的补给,其中蕴藏有丰富的潜水流。 二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井田属黄河流域。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向西倾斜的冲沟为主冲沟,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分别汇集分叉冲沟,向西经各大沟谷流入黄河。井田内各井口位于该主冲沟内,雨季洪水对井口存在淹井危险性。 本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通过,区内沟谷中仅在雨季有短暂性的流水通过。 (二)、含水层 井田内含水层自下而上有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三、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区域东部,根据本次勘探工作揭露峰峰组岩性以石灰岩、泥灰岩为主,夹石膏层和角砾状泥灰岩。三交勘探区详查资料,峰峰组一般厚106m,下部多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及石膏层,上部以灰岩为主。钻孔单位涌水量最大0.46L/s.m,渗透系数最大1.97m/d。上马家沟组一般厚250m左右,主要由灰岩、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组成,该层岩溶较峰峰组明显发育,富水性显著增大。上马家沟组顶部单位涌水量0.027~0.556 L/s.m,渗透系数0.085~5.87m/d。根据现有资料,奥灰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很不均一,单位涌水量再不同地钻孔中最大相差20余倍,一般来说,随埋深而变化,即埋深小岩溶发育程度高,富水性强,反之富水性较弱。2010年1月山西省第五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本井田内西南部原山西亚通柳家庄煤业有限公司施工一水井,井深552.40m,取水层位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及马家沟组,经抽水试验,出水量达1200m3/d,静止水位20.0m,水位标高798.053 m。2007年8月山西地宝能源有限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