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剖析蛋白质生物组成和定义ppt
* * 被转运到内质网中的多肽多数还要运往它处。经过初步的翻译后修饰,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这种运输是经过运输泡进行的(图18.15), 滞留内质网中的蛋白有滞留信号,在许多脊椎动物中它是C端的四肽:Lys-Asp-Glu-Leu(简称KDEL)。 * * 在高尔基体中,多肽进一步被修饰,如N-糖苷键型寡糖链进一步被处理,特定Ser和Thr残基进行O-糖苷键型糖基化修饰。溶酶体蛋白添加一个6-磷酸甘露糖残基后被运往溶酶体。现在还不清楚下一步有什么信号指导分泌蛋白运往细胞表面(经过胞外分泌,exocytosis),什么信号指导质膜蛋白的运输,有人提出一种默认机制(缺省机制,default mechanism):在缺失指导信号的情况下的一个特定的顺序事件。 信号肽:P412 信号识别体:P412 * (二)、 翻译后转运机制(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是在细胞质游离核糖体上完全合成后运输来的,同样,这种运输也需要信号序列。 图18.16是细胞色素C1向线粒体的运输。 细胞色素C1合成要被转运到线粒体的内膜空间(它是ETC 复合物Ⅲ的一个组分),细胞色素C1的转运需要两个序列(N端),第一个指导它运往线粒体基后质被切除,第二个指导它运往内膜空间后被切除,细胞色素C1肽链折叠并结合一个血红素辅基后与内膜上的复合物Ⅲ结合。 * * Uptake of proteins into the mitochondrial matrix * ★问题:质体蓝素(plastocyanin)是一种在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作为电子传递体的含铜蛋白,定位于类囊体腔,和类囊体膜的内表面相连,它的转运需要N端的两段转运信号,假设其转运与线粒体相似,那么它是如何被转运的呢? 转膜机制 * * 六、????? 蛋白质的折叠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它的三维构象以及生物功能的直接关系一直是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经典的范例是Christuian Anfinsen 在1950年后期做的一系列实验(197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图18.17 变性的牛胰RNase在适当的条件下能重新折叠成天然的生物活性的状态。这暗示如果多肽的aa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驱动折叠过程的力(如键的旋转、自由能氨基酸在多水环境中的特性)都已知的情况下应该可以预测一个蛋白的三维结构,然而尽管用尽各种先进的技术,进展仍然缓慢。总的说来,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楼梯式的(stepwise)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级结构的形成是早期的特征,疏水作用似乎是很重要的驱动力。因为表面氨基酸残基的替代很少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相反,疏水核中氨基酸残基的替代常常导致严重的结构变化。 * 传统的蛋白质折叠模式(仅仅靠氨基酸残基侧链之间的相互作用驱使蛋白质折叠成最终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可解释性: (1)时间性。 蛋白质的合成通常只需要几秒到几分钟,如果一个新生肽要尝试完各种可能的构象直到最稳定的构象,那么计算一下每个键旋转到最终的生物活性形式所用的时间至少要用年来衡量,甚至是一个天文数字。 (2)复杂性 如果基于物理数据(如键角、旋转的角度)来折叠,那么要计算折叠的数学模型显然太复杂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快、这么精巧的一个过程似乎不可能。 * 近年来,已经确定,生活细胞中蛋白质的折叠和转运是在分子伴侣的帮助下进行的。其中大部分是hsp。它存在于所有的 生物中,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已发现了几种类型的分子伴侣。此外,它们还存在于原核性质的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到目前为止发现所有的分子伴侣在序列同源性上都很高。 图18.18 分子伴侣在蛋白折叠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1)从多肽开始合成到折叠的这段时间里,分子伴侣可以保护多肽链不受其他蛋白的攻击,一些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在插入细胞器膜之前必须保持未折叠状态。 (2)帮助蛋白质正确快速地折叠或组装成多亚基蛋白。 * ★在蛋白质折叠中有两类分子伴侣: (1)Hsp70s。 Hsp70s是在折叠的早期阶段起作用的分子伴侣家族。大量的Hsp70s。大量的Hsp70s单体结合在未折叠的疏水的正延伸肽段上。每一个Hsp70s有两个结合位点:未折叠多肽结合位点和ATP结合位点。多肽从Hsp70s上释放需要能量。内质网的Hsp70s还是多肽跨膜转运所必须的。 (2)Hsp60s。 一旦未折叠的多肽从Hsp70s上被释放,它就结合到一些Hsp60s上(也称chaparonins,cpn60s)。Hsp60s形成一个巨大的桶状结构,它有两个盖,位折叠蛋白进入桶中,Hsp60s帮助它形成正确的结构。 分子伴侣还能帮助因各种胁迫而部分去折叠蛋白的重新折叠,如果不能重新折叠的话,分子伴侣就促进它的降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