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regcm-1.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regcm-1

动力学 模型中每一层的垂向速度sigmadot(sigma坐标下)也可以通过方程(4)的垂向积分进行计算: (6) 其中,sigmadot是积分虚变量,且sigmadot(sigma=0)=0 动力框架: 垂直方向σ Arakawa B-grid * 动力学 Thermodynamic Equation and for Omega(ω) The thermodynamic equation 常压下潮湿空气的特定比热容 非绝热加热量 水平辐射的影响 垂直混合与对流调整的影响 动力框架: 垂直方向σ Arakawa B-grid * 动力学 Ω则是由下式决定: 其中, 饭空气在常压下的特定比热容 水汽混合比 动力框架: 垂直方向σ Arakawa B-grid * 动力学 Hydrostatic Equation 流体静力学方程用于从实际温度来计算位势高度: 其中, Qv、Qc、Qr分别为水蒸气、云水/冰、降雨/雪的混合比 动力框架: 垂直方向σ Arakawa B-grid * Model Description 动力学 物理过程 辐射方案 陆面模型 行星边界层方案 对流降雨方案 大尺度降雨方案 海洋通量参数 压力梯度方案 湖泊模型 气溶胶和尘埃模型(化学模型) * 物理过程--辐射方案 RegCM3采用的是NCAR CCM3的辐射方案:Kiehl等在1996年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描述。 简言之,按照Kiehl等1996年文章中的δ-Eddington近似法,太阳短波辐射过程中,考虑了O3、H2O、CO2和O2的影响。 此方案包含了从0.2到0.5μm的18个谱段。 在模式中,每一个点上都进行云量(fcl)的计算。某格点上对流云产生时,其云量定义为从模式计算的对流云底到对流云顶的总云量。云层厚度就等于模式层厚度。中、低、高云的云水含量各不相同。对流云中液态水的含量等于低云中液态水的含量。 * Model Description 动力学 物理过程 辐射方案 陆面模型 行星边界层方案 对流降雨方案 大尺度降雨方案 海洋通量参数 压力梯度方案 湖泊模型 气溶胶和尘埃模型(化学模型) * 物理过程--陆面模型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地表物理搓成使用的是Dickinson等1993年描述的生物-大气传输方案—BATSle。 BATS主要用于描述植被和相对土壤湿度对大气-地表间动量、能量、水蒸汽交换的影响。模型包括一个植被层,一个雪层,一个10cm厚的地表土壤层、或者1-2cm厚的根区层,一个3m厚的深土壤层。 土壤层温度的预测方程采用Deardoff(1978)应力恢复方法的推广形式求解。顶层温度通过包括感热、辐射、潜热通量在内的能量平衡方程公式动态求解。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土壤水分的计算包括土壤层水含量的预测方程,考虑了降雨、融雪、顶层水滴和蒸发蒸腾作用、表层逸散、根区以下渗透、土壤层之间的水分扩散交换。 土壤水分计算公式从Dickinson(1984)高分辨率土壤模型的结果中匹配得到,表层逸散速率用降雨速率和土壤水饱和度来表示,积雪深度 通过计算降雪、融雪、升华进行预测,当模型最低层温度低于271K时,降雨以雪的形式计入降雪量中。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表层的感热、水蒸汽和动量通量通过一个基于表层相似理论的基准表面拖曳系数公式进行计算。拖曳稀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和表层大气稳定性。表层蒸发蒸腾速率取决于土壤水分的含量。 BATS有20中植被类型;土壤粗糙(沙地)到中等(沙质粘土),再到细粒(粘质沙土);颜色也从浅到深变化,土壤反射率就是据此进行计算。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在RegCM3中,BATS做了另外的修改:通过马赛克方法来计算地形和陆地类型的次网格尺度变化(Giorgi等,2003a) ,对每个粗网格采用了规则小尺度表层次网格。 天气变化按照高程差从粗网格分解到细网格中。BATS的计算在每个次网格中独立进行,对输入的大气模型的网格而言,表层通量最后汇集到粗网格中。次参数化方案对山区的表层水循环描述是一个明显的改进(Giorgi等,2003a)。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陆地类型/植被 * 物理过程--陆面过程 BATS陆地/植被 类型 * Model Description 动力学 物理过程 辐射方案 陆面模型 行星边界层方案 对流降雨方案 大尺度降雨方案 海洋通量参数 压力梯度方案 湖泊模型 气溶胶和尘埃模型(化学模型) * 物理过程--行星边界层方案 行星边界层(PBL)条件采用的是Hol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