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变农业工人,小农消失后的土地重生
农民变农业工人,小农消失后的土地重生
【台湾农业专家林文健每天都要巡视农庄,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有机蔬菜的手工劳作需求是一般蔬菜的两倍】?一栋由十几个嫩绿色的旧集装箱横竖叠成的建筑,伫立在大团镇南部的田野中。这座新潮的“铁盒子”是多利农庄正在建设的产品质量现场监测中心。建成后,“庄主”张同贵就能站在里面,透过大玻璃看着一箱箱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装上货车,被直接送到上海每个农庄会员的家中。 ????多 利农庄成立于2005年,面积近2000亩,是上海市郊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大团镇位于浦东新区东南。作为传统的农业镇,这里分散的小农们世代耕种着自家 的一亩三分地,浑浊的河水,散乱的农田是这里的典型画面。6年前,四川商人张同贵(多利农庄董事长)揣着自己赚得的上亿元资金来到大团镇,并通过农地流转 获得当地1750亩耕地23年的经营权。 ????越来越多的资本嗅到了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的商机。据统计,2007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3.96亿美元;到了2010年,其投资金额达14.89亿美元,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 ????作为上海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多利农庄是资本农业模式的先行者。它的到来,改变了当地700户农民与他们世代耕作土地的关系。 ????切断“脐带” ????皮 肤黝黑的中年农妇宋林娟是土生土长的大团镇人,现在她是多利农庄的一名种菜工人。上世纪80年代前,与当地所有农民一样,她一家在三熟制的种植中年复一年 的劳作。(大团镇镇志显示,在缺少农业外就业之前,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办法通常是增加复种次数并不断改种劳力更加密集型的农作物,这使得三茬制在当地农业 种植中非常普遍。) ????“我爸妈年轻时,家里就是种三季的,农忙时老人、孩子都要下地,那时候的农活就是全家都动员上,没白没黑地干,最后也就是能勉强糊口。”宋林娟回忆。 ????1980年代末,长三角乡镇工业的发展,日夜在田间劳动的农民终于可以摆脱土地的束缚,到镇里去打工。从此,农民不断离开土地成为当地一种趋势。 ????在多利农庄来之前,宋林娟一家仅有她一人还常年干农活,但比起儿子在城里开出租一个月五千多的收入,她劳累一年在两亩地上种桃子赚来的一万元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很少一部分。 ????2005 年1月,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1000公顷菜田生产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政府举行了项目公开招标,于是在大团镇中标的多利农庄获得了金石村及邻 近车站村和林艺村共700多户农民耕地的土地承包权,期限到2029年。起初,村民对多利农庄开出的每个月1000元/亩的补贴标准并不满意。最后,当地 政府为了让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在多利农庄的补助之外,镇政府又给农民500元/亩的补贴,同时给每个农业人口支付1200元/年的补助。 ????从那时起,宋林娟一家与土地的“脐带”就被斩断了。宋林娟们也许没有想到的是,在那片从未真正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农地上,经过资本的浇灌与经营,竟然能创造出巨大的利润。 ????土地重生 ????三 月的春光下,一条环绕多利农庄的清澈小河缓缓流淌,里面一排排白色蔬菜大棚整齐排列着。与远处被水质暗混的河水围绕的杂乱农田相比,眼前这幅宁静的田园画 面是用巨资恢复的,仅这条20米宽的河道及相关灌溉用水的改良就耗费6000多万元人民币。农庄还采用了滴灌和喷灌的数字化灌溉系统,在土壤中埋传感器, 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与温度,通过传感器,配合不同菜品的特性条件实行自动化灌溉。 ????“我这个地方自己投资了1.2个亿啊!这都是我以前赚的,没有这个资本支持,谁干得下去啊,我早玩不下去了。”多利农庄董事长张同贵在说起农庄一开始巨大的资本投入情况时语调明显激动起来。 ????先期设施建设的大量资本投入只是问题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多利农庄的土壤酸性很重。为了达到国际要求的有机蔬菜种植标准,多利农庄的土地都必须经历长达三年的土壤改良期。 ????头 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长相酷似罗大佑的林文健将一个锥形的电子土壤检测器插入土中,上面显示出6.2的数值,“还是有点酸,PH值7是中性,5-6是 酸,5以下是强酸,就不能种蔬菜了,这里还没净化的土地PH值都是4点多。”说着他把刚才的数值小心地记在了本子上。林文健是多利农庄专门从台湾请来的有 机农业技术专家,负责整个农庄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每天他都会开着电瓶车在农庄的田地中检测土壤的酸度以及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 ????因为不能用任何化学药剂,多利农庄对手工劳动的需求是一般蔬菜种植的两倍,同时它还需要用极其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去重新组织当地的农业劳动力。 ????农 田流转给多利农庄后,宋林娟就告别了以自耕为主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成为多利农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