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和族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体和族群

第二章 個體和族群 第二章第1節 個體和族群 個體:可直接利用環境資源而獨立生活的生物,是生命世界(生理作用:生長.生殖.代謝感應.演化)和族群的基本單位 含單細胞和多細胞(多細胞生物組成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生命世界是連續體: 珊瑚:多個圓孔樹枝狀(每個圓孔是一隻珊瑚蟲,以觸手捕食),如石珊瑚(造礁珊瑚:石灰質外骨骼).軟珊瑚 水螅:出芽生殖(芽體長大,脫離母體) 竹:營養繁殖(莖插枝,生根發芽) 植物的組成層次中缺系統層次 族群:特定時間內,佔據某一空間的一群同種生物個體 同種:自然狀況下,能互相交配產生有生殖能力的後代 含時間.空間二因素 是探討演化(生物適應).生物群集的基本單位 族群的益處: 保護:例如蜜蜂(保溫).森林(抗風.雨.雪) 生殖:有助配對機會(遺傳變異多,對環境有較好的適應力) 分工合作:覓食(獅子群體捕獵).防禦(野牛共同禦敵),如群居動物(蜜蜂和螞蟻),分工合作建立社會制度 族群的害處:競爭(食物.空間.生殖需求相同) 第二章第2節 族群的特徵 族群大小的影響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及遷出率 最低存活族群個體數:要維持一個種族的延續所需的最低族群個體數(屬於族群遺傳學) 族群中的雌.雄個體數都必須在某一程度以上,使該物種仍有成功交配繁殖的機會,不會因僅存同性個體而無法生殖,或因密度太低,失去接觸機會,或近親交配使族群生育力和生活力減退而走向滅亡 一種動物只要個體數低於最低存活個體數,即使還能看到其蹤跡,在保育上,已被認定是絕種,如台灣雲豹 在保育,野生動物上必須考慮此一課題。 年齡結構(年齡分佈) :各年齡層,動物個體動物個體在族群中所佔百分比率 用途:預測整個族群未來的發展趨勢 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新生個體所佔百分比(常以1000個體為計算單位:%o) 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死亡個體所佔百分比(計算單位:每千單位) 遷入率:單位時間內,遷入棲所個體所佔百分比 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出棲所個體所佔百分比 平均壽命:族群中個體壽命的平均值 各種生物有不同的生命期,通常以平均壽命表示 人(75~85歲).狗(8~15歲,野生狗較短).象(65~75歲,林旺80多歲).龜和鱷魚(100年以上).蜥蜴和蛇(20年) 蟬:幼蟲期13~17年,成蟲壽命30~40天(完全變態) 生存曲線(存活曲線):族群中的個體,在其一生中,不同年齡時可能存活的機率,分三型 凸型:如人類.其他大型哺乳動物(大象…) 人:幼年死亡率低,中老年死亡率升高(保 護幼體.醫藥發達) 對角線:如水螅.有些鳥類(海鷗...) 海鷗:死亡率於各階段差不多(可以保護幼體) 凹型:牡蠣.多數昆蟲.魚類.兩生類.知更鳥等大部分物種 知更鳥:幼年死亡率高,過後幾乎都可活到 最高壽命 牡蠣:幼年生存率很低,一旦成長固著,生 存率就很高 價值:野生物種保育.管理.資源利用的重要資料 族群成長曲線:族群中個體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生殖潛力: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繁殖力,使族群的個體數增加 環境阻力:阻止生物用最高生殖率繁殖的生物與非生物因子之總和(如食物.空間…) 最大負荷量:環境中單位面積接受太陽輻射能的量是一定,所能供養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也有一定,出現在族群成長曲線的平衡期(動態平衡) 族群成長曲線:S型 適應期:生物初進入一地區,必須先適應環境 對數期:適應環境後,生物潛能發揮 減速期:環境阻力增加,族群生長緩慢下來 平衡期:生長速度恆定,達最大負荷力量 第二章第3節 族群的變化 族群成長率:一個族群在單位時間內所改變的量 影響因素:出生.死亡.遷入和遷出 族群成長率(每千單位)=出生率-死亡率 族群生長曲線: 指數模式(成長曲線像字母J) :短時間內或一些前提成立情況下才能發生(如實驗室內培養某種細菌) 對數模式:族群達到負荷量時會漸趨穩定 族群調控:族群大小的調節 族群的密度大小會因本身特性.生存環境或生物間的交互作用而有所改變 非生物因素: ①營養物:消費者需有機物.生產者需無機物 ②氣候:氣溫(如三斑家蚊.黑面琵鷺).濕度.降雨(雨後春筍)和風 ③空間:移動性生物需較大空間.著生性(如海葵.珊瑚)空間較小 生物因素: ①掠食:二者呈波動狀態,如山貓掠食雪兔 ②競爭:如耳草履蟲和尾草履蟲競爭相似食物 ③寄生:如微生物寄生老鼠體內 族群變化類型: 閉鎖環境:沒有遷入與遷出,如試管內的酵母菌 燒杯內的矽藻(金黃藻;浮游植物;主要生產者):族群第9天後慢慢衰退(缺乏養分.累積有機廢物) 自然界中少有此種環境 開放環境:個體自由遷入或遷出 動態平衡:族群大小反覆不斷波動,但長期言都可保持穩定狀態,如美國巴的摩爾市的挪威鼠(褐鼠)族群 族群週期:呈規律的波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