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气载分子污染物测量和分析
第21卷第8期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V01.21。NO.8
2009年8月 HIGHPOWERLASERANDPARTICLEBEAMS Aug.,2009
文章编号:1001—4322(2009)08-1153-04
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气载分子污染物测量和分析+
余 颖1, 赵 峰2, 李文博2, 张 林3, 袁晓东3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65;2.金开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9;
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900)
摘 要: 研究了高功率激光装置光路中的分子级污染程度。采用专用空气采样动力设备及吸附管,在一
定时间内对光路中的空气进行采样并作痕量分析后,得出了卤素、含硫化合物、可溶性胺类和氨、碳氢化合物
(c。~c。。有机物)4类物质在打靶前后的数密度变化。结果显示:除含硫化合物外,其余3种物质数密度超过
了美国NIF标准的上限,其中氨和可溶性胺类、碳氢化合物的数密度超过较多;卤素、含硫化合物、氨和可溶性
胺类的数密度在打靶后比打靶前有所降低,而碳氢化合物的数密度在打靶后比打靶前有所升高。结果表明在
该装置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气载分子污染物污染。分析了气载分子污染物数密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产生
源,并对如何去除这些气载分子污染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装置; 光学元件损伤f 分子级污染物;痕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X502 文献标志码:A
高功率激光装置中包括了400多个大口径光学元件,除了部分安装在密封的真空箱体内,大部分透射和反
射镜以及承载这些光学元件的金属框架都曝露在空气中。尽管所有光学元件是在百级(粒径大于或等于0.5
530
tLm粒子的最大数密度为3
000
数密度为353 m_3)的环境中运行,但一直存在着激光打靶后尘埃粒子突然增加到10万级(粒径大于或等
300000
于0.5tLm粒子的最大数密度限值为35 m_3)或者更高的现象,打靶结束后尘埃粒子很快消失。长时
间运行后,发现玻璃表面出现不可挥发性的物质。研究表明[1]:激光装置内的密封材料、钕玻璃片包边的粘接
材料以及片腔内其它材料在高强度氙灯辐照下会产生热解作用,形成大量的弘m级悬浮粒子(气溶胶)。悬浮
粒子的直径为亚弘ITI到肛m量级,在缓慢的沉降过程中容易凝结在元件表面,造成元件表面污染,随后在强光
作用下可导致片表面损伤。这种“m量级的污染可以通过高效过滤装置以及高纯氮气的吹洗来实现去除和稀
子级污染物(AMC),并已经对整个装置构成危害,其尺寸比尘埃粒子要小得多,对整个激光装置的影响大致是
损坏透镜H巧1及影响化学减反膜的透射率¨]。
本文针对激光原型装置运行中出现的污染现象进行测试,了解装置光路中AMC的情况,分析光路空气中
AMC的主要种类和数密度,找出了AMC的产生源,尽可能降低其带来的危害,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数
据。
1测试方法
染物(MD)。从分析学的角度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对于AMC痕量分析,在空气中采集污染物时抗背景
干扰尤为重要,因此需在洁净室中按照严格的洁净室规范完成采样准备工作。
1.1无机物采样
采用能在较大幅度内自动背压的无污染动力系统——SKCPCXR8专业空气采样泵,对采样时间精确控
制,采样泵与高度洁净的吸附管相连接。
将准备好的采样装置置于采样区域采样,使目标区域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流量通过液体吸收剂,吸收空
子或所添加的专用吸收剂分子或离子发生键合、电离反应,从而生成相应的阴阳离子。
*收稿日期:2008—12~25I
修订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余颖(1969一),女,硕士,从事洁净空调、分子过滤研究;image946@163.corn。
万方数据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第2l卷
1.2有机物采样
大气中的大多数有机AMC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口],不溶于水或其它无机液体,因此采样时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我国建立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研究 study on building up china's modern coal trading system.pdf
- 关于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的若干看法 opinions on china smart grid strategy.pdf
- 关注核应急框架体系的演变和扩展 focus on evolution and expansion of nuclear emergency framework system.pdf
-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微型燃气轮机复合系统模拟分析 investigation of the hybrid system based on a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a micro gas turbine.pdf
- 管线钢应力腐蚀机理的研究现状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mechanism of pipeline steel.pdf
- 管束排列方式及管间距对水平管外液体成膜情况的影响分析 influential analysis of tube arrangement and tube spacing on film distributions.pdf
- 管线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of pipeline steels.pdf
-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pdf
- 光催化降解室内气相甲醛的光强研究 study on light intensitie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indoor gaseous formaldehyde.pdf
- 光电倍增管的光电子幅度谱测试研究 measuring and study for photoelectron spectrum of the photomultiplier.pdf
- 高功率脉冲微波细胞生物效应中脉冲个数与效应的关系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number and effect in cell biological effects induced by high power pulse microwave.pdf
- 高海拔条件下钢芯铝绞线的正直流电晕起始电压分析.pdf
- 高耗能企业能效水平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for high energy-consuming enterprises.pdf
- 高剂量γ辐照对sebs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high doses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mechanical,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ebsps blends.pdf
-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研究的发展困境与突破:一个文献回顾.pdf
- 高加速应力试验的优点及其应用 advantage of high accelerated stress test and its application.pdf
- 高阶非线性boussinesq型方程及其数值验证 a set of high order nonlinear boussinesq-type equations and its numerical verification.pdf
- 高精度事例时刻标定插件的设计 the design of high precise event time stamping module in besⅲ trigger system.pdf
- 高矿化度水样中微量铀的测定 trace uranium determination in high salinity brine.pdf
- 高宽比对矩形方腔内流动及能量损耗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to-depth ratio on flow field and energy loss characterization within rectangular cavitie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