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文保密有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公文保密有方

古代公文保密有方 古代公文保密有方 秦朝时的保密措施是给文书封泥,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简,上奏的官员必须仔细捆好竹简,并在上面糊上泥团,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让泥变得干硬。   古代的办公文件以官府公文居多,多和国家事务紧密相连,内容涉及机密,因此公文的保密工作历来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   想方设法保秘密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有《周礼》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禁令。   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简,上奏的官员必须仔细捆好竹简,并在上面糊上泥团,在泥上印上自己的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让泥变得干硬。随后,奏章被送到章台,由身边侍卫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如果看见封泥完好,就表示奏章没有被人私自偷拆阅览,方可敲掉泥封壳御览。对此,东汉学者卫宏也在《旧汉仪》中有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封之说。   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在《后汉书隗嚣传》中有一段话: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   泄密要受重罚   无论古时还是现代,秘密的泄露都会引得许多有心人趁虚而入,或兜售官府信息牟取私利,或结党谋私趁机作乱。汉明帝刘庄就曾对尚书官员说过机事不密则成害的话。所以,古代人不仅注重保密措施的细节严密,同时对待泄密之人,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给予极其严厉的惩罚。   比如唐德宗时的宰相窦参,他十分喜爱自己的侄子窦申,经常与窦申一起商量官员的任命决定。贪婪的窦申便暗地把消息泄露给被任命的人,以谋求钱财。   时间长了,窦申的行为被德宗知晓。德宗大怒,将窦参和窦申二人贬官。窦参的无意泄密和窦申的故意泄密,都使他们得到了悲惨的下场。正所谓有可言,有可不言,深知此理,才得长久。   由保密看为人   汉成帝即位后,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随着皇帝逐渐开始重用身边近臣,尚书成为掌管机要的重要部门。孔光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对于凡是涉及与皇帝之间对话内容的草稿一律销毁,如果想推荐某人做官,也不会让其知道是自己举荐的,以防结党营私。   家人知道孔光的嘴非常严,也不去找那个无趣,但出于对皇宫的好奇,有一天向孔光询问: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都是些什么树啊?他听罢,皱了皱眉头,先是沉默不语,继而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真是自觉遵守莫谈国事的原则!   孔光的榜样精神感染了后世许多保密工作者,如梁武帝时的周舍。与他人谈话时,周舍经常滔滔不绝而且玩笑不断,但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谈话内容竟无一字涉及国家机密。还有唐太宗时的杨师道,常以答非所问的方式回绝亲朋好友出于好奇的询问。也因此,这些谨慎认真的人都受到了皇帝颇为长久的重用。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