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下组煤变电所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五下组煤变电所规程

第一章 地质概况 - 1 - 第一节 巷道穿越煤层和围岩特征及其柱状图 - 1 - 第二节 地质构造及巷道平﹑剖面图 - 1 - 第三节 - 2 -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预计水文地质条件 - 2 - 第五节 煤层预计瓦斯涌出量,煤层发火期,煤尘爆炸性 - 3 - 第六节 重要地质情况预报及提示 - 3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4 - 第一节 巷道用途 - 4 -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剖面图 - 4 - 第三节 巷道工程量 - 4 - 第四节 工程施工安排 - 4 - 第五节 矿压观测 - 5 -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 5 - 第一节 巷道断面 - 5 - 第二节 永久支护 - 7 - 第三节 临时支护 - 11 - 第四章 掘进方式 - 12 - 第一节 工艺流程 - 12 - 第二节 作业方式 - 13 -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 14 - 第一节 煤(矸)的装、转、运方式 - 14 - 第二节 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 - 14 - 第三节 运输管理规定及措施 - 14 - 第六章 通风管理 - 17 - 第一节 风量计算及局部通风系统 - 17 - 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布置 - 21 - 第三节 综合防尘、灭尘设施布置及措施 - 22 - 第四节 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 23 - 第七章 防突管理 - 24 - 第一节 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 24 - 第二节 过断层期间的安全措施 - 30 - 第三节 防突组织管理 - 31 - 第八章 机电管理 - 33 - 第一节 设备配备及在施工巷道中的布置图 - 33 - 第二节 供电系统 - 34 - 第三节 供排水系统 - 36 - 第四节 压风系统 - 39 - 第五节 机电管理与措施 - 39 - 第九章 劳动组织 - 41 - 第一节 劳动组织表 - 41 - 第二节 循环图表 - 41 -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1 - 第十章 煤质管理措施 - 42 - 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措施 - 42 - 第一节 分工艺安全技术措施 - 42 - 第二节 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 56 - 第十二章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避灾路线图及说明 - 57 - 第一节 五大灾害预防措施 - 57 - 第二节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 62 - 第三节 避灾 - 63 - 第十三章 六大避险系统 - 65 - 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 - 65 - 第二节 压风自救系统 - 65 - 第三节 通讯联络系统 - 66 - 第四节 人员 - 66 - 第五节 紧急避险系统 - 67 - 第六节 供水施救系统 - 67 - 第十四章 附件 - 69 - 附件一 会审记录 - 69 - 附件二 支护计算说明书 - 69 - 第一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巷道穿越煤层和围岩特征及其柱状图 一、煤岩层特征 南五下组煤采区变电所、水仓所掘进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8号煤层,煤层厚度4.02~4.88米,平均4.米老顶粉砂岩~1.71 灰色,由上而下颗粒变细,含植物化石碎片,普氏硬度5.3。直接顶L1泥灰岩2.35~1.75 深灰色,富含动物化石,黄菱铁矿星星散状分布,节理充填方解石脉,俗称为庙沟灰岩,普氏硬度7.5。2.05 伪顶/ / / / 直接底粉砂质泥岩0.7 灰黑色,含植物根化石。 老 底砂岩~ 灰黑色,富含根部化石,中夹0.1m菱铁矿。 4.74 二、煤层综合柱状图 详见附图1-1:南五下组煤采区变电所、水仓综合柱状图 图1-2:南五下组煤采区变电所、水仓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 地质构造及巷道平﹑剖面图 一、地质构造 施工段根据邻近工程揭露情况分析,施工区域无大的构造,可能局部有小构造,节理及煤岩层裂隙面发育,对施工影响不大。 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详见附图1-3《南五下组煤采区变电所、水仓平面图》 附图1-4《Ⅰ-Ⅰ剖面图》、1-5《Ⅱ-Ⅱ剖面图》、1-6《Ⅲ-Ⅲ剖面图》、1-7《Ⅳ-Ⅳ剖面图》、1-8《Ⅴ-Ⅴ剖面图》 掘进工作面对应地表位置及周围的采掘情况 一、对应地表位置 施工巷道位于后头沟,地表出露地层以 2+3、P2S2为主,地面标高1~123米,巷道标高83~8米,盖山厚度4~4米,平均44米。对应地表位置无其它工程。 南下组煤南侧 第四节 掘进工作面周围的预计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施工巷道地表位置位于后头沟,地表出露地层以 2+3、P2S2为主,地面标高1~123米,巷道标高83~8米,盖山厚度4~4米,平均44米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为25m3/h,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