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赵简子中从黾字释例
清華簡《趙簡子》中從“黽”字釋例
(首發)
陳治軍
安徽大學
清華簡7《趙簡子》中有一個字,從宀、黽、廾,隸定作“”。
(《趙簡子》簡1)辭例:(趙)柬(簡)子既受 (將)軍,才(在)朝。
(《趙簡子》簡2)辭例:今(吾)子既為 (將)軍已。
整理者認為:
字係首見,由宀、黽、廾三部分組成。根據楚文字的用字習慣,此字也可以隸作,分析爲從宀、從龜、從廾三部分。“黽”或“龜”很可能是聲符,可以沿著這個線索去解讀。簡文中作將軍的限定語。一説“”從蠅省聲,讀爲“承”,訓爲“繼”,受承指繼承,“將軍”係動賓結構。
程浩認為:《趙簡子》中的這個字从“黽”得聲,或可讀為“孟”,訓為“長”,作為“將軍”的修飾限定語。
在清華簡7《子犯子餘》中有一個從“宀”從“黽”從“日”的“”字:
(《子犯子餘》簡11-12)辭例:用果念(臨)政九州而君之
整理者認為:
“政”讀為“正”。《周禮·宰夫》:“歲終則令群吏正歲會”不識疑
也以前出土的楚簡中也有一些從“黽”得聲的字。
《郭店·窮達以時》簡7
辭例:白(百)里遺五羊,為(伯)(牧)牛,(釋)板柽而爲卿,(遇)秦穆
“”整理者隸定作“”。釋“卿”爲“朝卿”,裘錫圭認爲字從“黽”聲,讀“卿”爲“名卿”,宋華强隸定作“”,認爲《窮達以時》的“卿”除了可以讀爲“名卿”,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讀爲“命卿”。馮勝君認爲字從“龜”聲,讀爲“軍卿”,禤健聰讀爲“耆卿”。均有可商之處。
包山竹牘1,何琳儀隸定作“繩”,包山竹牘(1):“繩紴”、包山簡作“黽”,黽皮。劉信芳也認爲“”字又作“”,包山楚簡270:“二(鞁)”、273簡:“,鞎、鞅,韋,。” ,疑讀爲“繩”。這些觀點都是正確的。
我曾認為:
郭店楚簡“”與“”同,即是“繩”,“繩”可訓“正”,《書·囧命》:“繩愆糾謬。”《疏》引《正義》曰:“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卿”讀作“正卿”,“正卿”即“政卿”。
《左傳·文公七年》:(晋郤缺言于趙宣子)“子爲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德,將若之何?”《國語·晋語八》祁午見(范宣子)曰:“晋爲諸侯盟主,子爲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于晋,晋國其誰不爲子從,何必和?”從《國語》知范宣子時爲“上卿”,可見“上卿”即是“正卿”。
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繩可以訓正音理上分析
《詩·大雅·緜》:“其繩則直。”鄭箋:“乘,聲之誤也,當為繩也”。《釋文》:“繩本或作乘。”《老子》十四章:“繩繩不可名。”李榮《老子道德經注》:“繩繩作乘乘。”《易·咸·象傳》:“滕口說也。”《釋文》:“滕,九家作乘。”《呂氏春秋·舉難》:“則問樂騰與王孫茍端孰賢。”《新序·雜事四》樂騰作樂商。《爾雅·釋天》:“在庚餘額上章。”《史記·曆書》:“上章作商橫。”
清華簡7《趙簡子》中的“”字,從“黽”得聲,也可讀為“上”。《趙簡子》簡1這段話可讀為:“趙簡子既受上將軍,在朝。”《趙簡子》簡2:“今吾子既為上將軍已。”與及史實相合
在清華簡7(《子犯子餘》簡12)中“政”不必改釋為“正”。可讀作“用果,臨政九州而朕君之。”意是用這樣的方法結果則可可謂文通字順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Web/Show/3016
收稿日期:2017年4月29日 發佈日期:2017年4月29日 頁碼:5/5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七)》,中西書局,2017年,第108頁。
程浩:《清華簡第七輯整理報告拾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網站/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70443275145903/20170423070443275145903_.html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七)》,中西書局,2017年,第98頁。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45頁。
裘說見下馮勝君引。
宋華强:《楚墓竹簡中的“”字及“”字》,簡帛研究網站,/admin3/html/songhuaqiang01.htm
馮勝君:《戰國楚文字“黽”字用作 “龜”字補議》,《漢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第477-479頁,裘說見馮勝君引。
宋華强:《楚簡中從“黽”從“甘”之字新考》,簡帛網,/show_article.php?id=494。認為
禤健聰:《戰國楚簡字詞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7頁。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2009年,第732頁。
劉信芳:《楚簡帛通假匯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28頁。
陳治軍:《釋“圣朱”及從圣的字》,《漢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330頁。
高亨:《古文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32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