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洲大蜗牛藏身原木中
密 级:公开
记录号:
标识码:
非洲大蜗牛藏身原木中
摘要 :东莞检验检疫局沙田办事处工作人员在对一批进口螺穗木原木实施检疫时检出
活体大蜗牛。
该蜗牛壳体长约 12.5cm,壳高约 6cm,经实验室鉴定为非洲大蜗牛。为防止疫情
传入,工作人员及时对该批原木实施熏蒸处理。
非洲大蜗牛危害性很大,是我国首批公布的 16 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可危害 500
多种作物,国际上号称“田园杀手”。非洲大蜗牛还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
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
关键词:非洲大蜗牛;物种入侵;疫情
分类: 生物入侵
概述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中文名: 非洲大蜗牛
中文俗名: 露螺 、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
螺、花螺、法国螺
拉 丁 文 学 名 : Achatina fulica 命 名 者
Bowdich, 1822
英文名:Giant African Snail
英文俗名:Africa Landsnail
贝类动物、腹足纲、玛瑙螺科、非洲大蜗牛科、非
洲大蜗牛属
鉴别特征 :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
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 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贝
壳高 l0cm 左右。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黏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
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 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
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 个月即可交配产卵。
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 100-400 枚。寿命长,可达 5-7 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
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栖所环境 : 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溼环境中活动,所以喜欢在
下雨及夜间活动。夏天或没雨水时,会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假
口盖),只馀一个小孔来呼吸,然後再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等到环境转好後再
出来。非洲大蜗牛一次可以产下三十到七百个卵,所以繁殖很快。
型态特征 : 壳中大型,是目前最大的陆蜗,螺塔高但缝合缐不明显。壳黄
褐色上有不规则的咖啡色条纹。腹足为黑褐色,也有白化的种类。大部分的非洲大蜗
牛壳长为七或八公分,但也可达十五到十七公分。
中国分布现状: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
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除原产
地外,已扩散至南亚、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扩散速度很快。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的。后被作为
美味食物,被引入多个南方省份。除人为主动引入外,其卵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
材、车辆、包装箱等传播,卵期可混入土壤中传播。它们咬断各种农作物幼芽、嫩枝、
嫩叶、树茎表皮,已经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这种螺也是人
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 :养殖场必须建立隔离制度;养殖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螺处理。
除药物防治外,应使用各种方法尽量对其杀灭。
备注 : 常在下雨或早晨、傍晚有露水的时候出现,故俗名为露螺 。非洲大
蜗牛 Achatina fulica Bowdich, 1822 在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由在台的日本技师
下条久马一自新加坡引进,作为养殖食用,但由於繁殖太快,饲养者众,缺乏计划而
供过于求被弃置於野外,而造成很大的农害,是相当值得警惕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主要分析单位
东莞检验检疫局
参考资料
1. /history/id=9750604
资料整理人: 赵永强,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校核人: 赵永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