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pdf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大管理研究 2007 年第 2 卷(4 )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财务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① 刘爱东 王 瑛 刘祝阳 摘要:考虑研究数据获取的难易性,作者采集、整理主要来源于 1995 ~2004 年各年出版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 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 等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的相关数据。然后,对相关原 始数据无量纲处理后的结果运用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分析 法、SPSS 13.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 简单相关 系数计算功能,测算了财务激励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影响程度,并进行了财务激励因子效应的回归分析。最后,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构建了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财务激励机制模型,认为对于企业(包括家族企业、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财务激励、激励效应 JEL :O31 ,O32 ① 刘爱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商学院;王瑛,硕士生,中南大学商学院;刘祝阳,硕士生, 中南大学商学院。 33 China Management Studies volume 2 (4 ) 一、文献述评 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 1912 年发表的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中首 次提到“创新”的概念后,创新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中的新贵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出现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等多个流派。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其 中就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激励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众多学者从制度的角度入手,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创新能 力激励的基本框架。吴昌南 (2001 )从产权、市场 政府、企业内部四个方 面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如产权不明晰导致 产权激励功能发挥不出来,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无法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与压 力作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不足等,并按照激 励的不同层次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建立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 产权制度,健全市场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作用,转变政府职 能,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等。顾江 (2000 )从产权激励、市场 激励 政府激励、企业激励四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激励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他提出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激励系统的绩效,来提 企业的竞争力。刘和东 耿修林 梁东黎 (2005 )认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最重要根 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他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中国企业 技术创新激励的主要因子有四个:企业激励、市场激励 政府激励、文化激 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企业激励因子,他们还就四个主要因子有针对性 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刘俊勇 (2000 )具体分析了政府对企业的财务激励, 包括产权激励,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激励, 包括基本薪酬 效益薪酬、长期奖励等,以及经营者对员工的财务激励。他 提出构建财务激励机制应该注意与其他激励方式相结合,建 约束机制和贯 彻公平原则等。高林远 曾令秋 (2002 )认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能 产生重要的激励效应。他们在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的基 础上,提出从企业、市场 国家等不同层面出发,构建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 34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