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山子传苏轼河东狮吼
河东狮吼: 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传: 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 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 介绍人物姓氏 籍贯生卒年月、世系 生平行事 平铺、直叙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3.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 方山子档案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 “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 * * 方山子传 苏轼 河东,古郡名。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再读课文,了解人物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方 山 子: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 (“有”通“又” ) 犹见于眉间 (“见”通“现”,显现)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句的翻译 遗像 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折节读书 使从事于其间 2、古今异义 [古义:遗制(都指衣冠等)。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古义:改变志向、行为。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 (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提刀而立 使骑逐而射之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余知而无罪也 3、一词多义 (表顺接关系) (表修饰关系) (表转折) (表并列) (第二人称代词) 而岂山中之人哉 余既耸然异之 是二者,余未信之 (的,结构助词) (他,代词) (它们,指示代词) 与公侯等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此岂无得而然哉 见其所著帽 4、重点字词 (等同,相似) (神色) (名声远播) (这样) (戴) 余既耸然异之 庵居蔬食 岁得帛千匹 见方山子从两骑 5、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见方山子从两骑 然终不遇 人莫识也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鹊起于前 呼余宿其家 6、文言句式 (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 (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3.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为而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 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子吗? 这些离现在才多长时间啊,那精明勇敢的神色仍然 隐隐出现在眉宇之间,又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