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的理论探讨.pdfVIP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的理论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 生医药 QQ 生 旦—第_ 巷_笪鱼期 旦 OIIITIal of TraditionaJ Chinese Medicine · 上 工 号台未 病 专 栏 · 【编者按】“治未病”是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的防治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未病先防 和既病防变等内容。它要求人们不但要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于未形之先,而且要防微杜渐、防治既病之后的 病情发展。如此.才能把握治疗疾病的主动权,具备“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为贯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关于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卫生部部长陈竺、副部长王国强同 志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及“‘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精神,配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大力开 展的中医“治未病”的试点工作,我刊特辟“上工治未病专栏”,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于一期。以冀这一中华 民族古老的观念,在现代防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的理论探讨 付国兵 刘 洋 彭玉清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养生;学术探讨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 矣。”明确提出饮食不节、气候变化以及强烈的情绪 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IlJ。治未病, 变化能影响寿命。 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包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如《素问·上古 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内容。养生是中 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生气通天 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121。“智者之养 论》、《灵枢·天年》专门叙述养生理论。既提到生、长、 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 壮、老、已的生命规律,又讲述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原 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 则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为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 经》)只有掌握和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并且持之以 了重要贡献。 恒,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自两晋至唐代,释道两教颇为盛行。如著名医家 病安从来”。阐述了上古之人能够保全质朴无邪的天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都研究养生,他们都是道家,代 性,采取多种养身摄生的预防措施,增强对疾病的抗 表医学著作 《抱朴子内篇》、《养性延命录》、《备急千 御能力。 金要方》、《千金翼方》,对后世养生内容的发展多有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数千年来运行不衰。至今仍 贡献。如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治未病,他在《抱朴 为中外人士津津乐道的养生学说涉及中华文化的其 子·地真》中指出:“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 他典籍,不仅限于医学方面,其源甚至与儒释道等都 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迫于既逝之后。”唐代大医家 有广泛的联系。 孙思邈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 《老子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 他认为:“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其所著《千金要 久”。《庄子·在宥》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 方》中载有一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 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汝)精,乃可以长生”。《孔 用价值。 子家语》说:“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 宋元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日益丰富发 杀之。”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更有详尽的阐述。如 展。宋代宫廷编著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载有许 《季春纪篇》说:“毕数之务,在于去害。何谓去害?大 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 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 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