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眼睛到生物进化的数学模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人的眼睛到生物进化的数学模型

从人的眼睛到生物进化的数学模型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00871,13级本科生 王中瑞 1200011402) 摘 要:对于人类来说,视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眼睛则像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一般,那么,这台精密的仪器是否是完美的呢?如果不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眼睛呢?本文将从进化的角度,将其与章鱼等无脊椎动物“正置”的眼睛相比较,分析有脊椎生物无脊椎生物眼睛进化历史的不同之处,进而提出笔者猜想的进化的数学模型理论以解释我们不完美的眼睛,并分析进化的方向。 关键词:眼睛;进化;不足; 1 人眼是否适应我们的环境 1.1 人类的眼睛 人眼是一种十分精密的器官,佩利在反驳进化论时曾将其必做精密的钟表,以说明如此神奇的器官只能是神创的,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眼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类似,光线透过瞳孔,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人眼成功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呈现倒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信号后将信息传达至大脑进行加工。 视网膜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光线抵达后,需要穿过神经纤维 - 节细胞层 - 双极细胞层 - 感光细胞层 - 色素细胞 - 毛细血管。当感光细胞接收到光信号之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沿逆光的方向传达到神经纤维,之后在汇聚在一点(盲点)穿过视网膜将信号输送到大脑。 1.2 人眼的缺点 但是,我们的眼睛存在这许多缺点,这些缺点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我们的眼睛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完美的设计。”下面来一一介绍: 首先,光线需要穿过神经纤维等一系列细胞层才能达到感光细胞,这些挡在感光细胞前面的各种细胞会反射和折射光线,使得感光结构形成的图像丧失了得到更大清晰度的可能。同时,由于神经细胞的冲动需要传达到大脑,这些神经纤维必须汇聚成一束穿过视网膜传达到大脑。这一点处便无法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也就形成了盲点。 之后,我们“反贴”的视网膜是依靠色素细胞与毛细血管与眼球壁粘在一起,但是没有纵向神经纤维的支撑,很容易与眼球壁脱离,这也就是临床上“视网膜脱落”的原因。而且,节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需要毛细血管通过以获得能量维持活动,血管中的红细胞不仅会吸收和折射光线,而且一旦意外破裂,会大面积地阻碍感光细胞感光,导致“眼底出血”。 1.3 许多缺点在进化中被大幅消弱 我们的眼睛也并非一无是处,上述的众多缺点在进化中得到了许多方面的弥补。 首先,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视网膜“腾出”了一片特殊的区域,黄斑。在黄斑处,节细胞,双极细胞与其神经纤维都向各方向避开,形成了中央凹,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将焦点投射到中央凹区域,“在中央凹处,视椎细胞高度密集,达到每平方毫米150,000个左右。而在视网膜的其它部分,每平方毫米只有4,000到5,000个视椎细胞。这样黄斑就有高度的分辨率和成像能力,是我们的眼睛看得最清楚的地方。 2 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眼睛 上面介绍了,大多数有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眼睛的不同构造,并对其优劣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从进化历程的角度来探究为何我们与其他有脊椎动物为何会有这样“倒置”这眼睛。 2.1 人眼的进化历程 在生命早期的视觉细胞,存在两种光敏细胞,一种是感光杆细胞,一种是睫状细胞。近日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们发现,眼睛中感光层的光敏细胞是从我们祖先位于脑中的光敏细胞进化而来的海洋蠕虫的活化石,照片蠕虫大脑中的细胞形状与人眼的感光层非常相似 2.2 无脊椎动物眼睛的进化历程 对许多无脊椎动物,无论其有没有眼睛,都具有一定的感光能力以从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于生存,比如海星的触手上有一些感光细胞,而水蛭的感光细胞聚集成群,形成眼点。一些无脊椎动物也渐渐进化出了眼球,比如拿章鱼来说,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其眼睛是由一些有感光能力的细胞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章鱼的祖先很有可能先进化出来的感光细胞,之后才进化出脑。 最原始的双眼形态可以说起源于涡虫,其两个眼点分别分布在身体的两边,这样使其具备了辨别方向的功能。而眼睛的感光结构的进化则可以说起源于感光皮肤阶段,如下图所示(截图自《大自然》2011年第二期),具备感光能力的皮肤形成皱褶,之后神经逐渐充实,最后形成拥有“正置”的视网膜的典型无脊椎动物的眼睛。这里不得不说,无脊椎生物的眼睛种类是相当繁多的,这可追溯到寒武纪大爆发,那时候是各种眼睛出现的高峰,这里举的章鱼眼睛进化的例子也只是代表无脊椎动物的一个特例。 而脊椎动物的眼睛则可以看作是脑组织的延伸而由来,从下图可以看出,无论是有脊椎生物还是无脊椎生物,在眼球的进化上体现出了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这种现象成为“趋同进化”。 2.3 What if our eyes are not best? 在介绍完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