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传记类现代文阅读训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传记类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传记类现代文阅读训练许地山:寂寞落花生 如果不是作品《落花生》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许地山的名字,恐怕早已为大众遗忘。 那篇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的散文,由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作贡献、不计报酬”的进步人士。以至于乘船买张普通票,也被说成“喜爱与劳动人民接触,对名利向来淡漠”的表现之一。 几乎无人知道,这副“进步人士”形象的背后,是位一团和气的文人。“去伦敦买黄花木耳?好!模仿小脚老太打高尔夫球?好!给一个小副刊写文章?好!”在好友老舍的记忆中,许地山永远不会说“不”。 妻子因购物砍价而迟到,他幽默地谅解:“你浪费我许多时间,可是又为我节省很多金钱,到底我没有吃亏。”学生当众顶撞他,他温和地化解:“好哇,好哇,你说说看!” 一如他笔下的男男女女,不是咄咄逼人的英雄,也不是才华出众的学者,而是柔弱卑微的小人物:多少锋芒毕露的弄潮儿败退下来,“他们”仍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可是,这种化动为静的沉默并不入流。尤其在群情激昂的年代,要么像苏曼殊那样愤懑遁入空门,要么像茅盾那样积极投身革命。如许地山这般超然物外,注定要被边缘化。 因此,大多数评论家对于他的作品,只是从异域风景的描写,以及宗教悲悯的气质等表象加以点评,诸如“能够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情绪,毫不牵强地揉合在一处”(沈从文语)之类。 而一旦上升至政治高度,这种“带着命定论的浪漫主义”,就会被定性为“小资产阶级的妥协主义”,“基本上是不健康的”。 极少有人会注意到,那副与世无争的外貌下,其实蕴藏着鲜明的是非观和责任感。有官员前来劝阻推行新文字运动,他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全面抗战爆发,他二话不说上街去演讲;他信奉基督教,但不妨碍在小说中质疑上帝。 这种不僧不俗的行为,被现代文学研究者陈平原称为“以入世的精神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显而易见,这位看似超然的好好先生,其实根本就没有忘情世事,不过是借佛学来平衡心灵。陈平原解释,这种选择是20世纪初西方文明闯入后,传统知识分子的无奈之举。 这种无奈是深藏不露的。作家杨刚曾经回忆:“先生,我听见过你一声叹息没有呢?看见你流露过一丝苦闷没有呢?没有的。但是,你是苦痛的啊。从你追求工作如痴如狂的态度中,谁能看不出你的苦痛?” 在时人眼中,他的扮相堪称古怪:头发长长、指甲尖尖,大拇指上戴一枚白玉戒指;蓝色长袍下面的一双大方头皮鞋,像卓别林似的八字撇开。 但他待人接物极其真诚,逝时有人感叹道:“老年人失掉了快活的谈话伴侣,中年人失掉了热忱的同志,少年人失掉了开心的先生,孩子们失掉了淘气的老伯。” 陈平原很为许地山的早逝痛惜:中国就此失掉了“毫不造作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有这样的作品,也不会有那样热情真挚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读者”! 在清华图书馆里,样子素朴的《许地山文集》被摆放在角落里。这部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文集,虽然纸张已有些发黄,却崭新得连个折页都没有。借书卡上显示,该书在最初的10年里只被借过两次。 而在4年前,位于福建漳州的许地山故居也在旧城改造中,被推土机铲为平地。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描述:一片废墟中剩下了市文物保护标志的基座,在周围一片林立高楼中显得格外孤独。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07年3月28日) 1.联系上下文,分析“以入世的精神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一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线句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与其上下句形成顶真效果,并说明这段“痛惜”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两段,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介绍许地山的作品和故居的结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明许地山与世无争的外貌下,蕴藏着鲜明的是非观和责任感;看似超然的好好先生,其实根本就没有忘情世事,不过是借佛学来平衡心灵。 2.即使有这样的奇人,也不会有那样绚烂瑰丽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作品。这段“痛惜”高度颂扬了许地山的为人,赞扬其作品独树一帜且影响了许多热情真挚的读者。 3.(1)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说明许地山是寂寞的,极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2)表达了作者惋惜、沉痛之情。 (推荐及设计: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北校 卓厚宝)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