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住房金融支持体系应否重构
中国住房金融支持体系应否重构2009年,正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金融行业的决策层正试图着手应对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国银监会已经做出五年规划意欲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近1000多家村镇银行、1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和近200家资金互助社。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中国银监会也做出了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中国金融决策高层的这些举措固然是好事,但本文关心的是,中国的住房金融支持体系同样亟待改进。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商业性金融支持过于倚重,简言之即中国的住房建设和消费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所以中国的金融决策层是否也应该对住房金融支持体系做出一些调整?如何做出有效调整?
中国住房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问题
住房开发企业资金来源过于依靠银行体系
表1是一张由中国房地产信息网提供的关于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表格,该表表明2009年1~6月,直接来自银行系统的贷款占比达33.1%,与发达国家通常是银行贷款占20%的情况相比,这个比例似乎并没有高出多少。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以及部分权威渠道提供的调研结果表明,在这张表格中非银行贷款项下的资金事实上有相当部分也来自银行,至于究竟有多少来自银行贷款,不同渠道的测算结果虽有差别,但大致的情况是,自筹资金中大约有70%来源于银行贷款,定金和预收款中来自银行体系的资金占比大约是30%,应付款中来自银行贷款资金与房地产企业总资金来源之间的比值大约是6%左右。这样算起来,银行贷款在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在55%左右,如此高的比例就不得不令人恐惧了。图1是在中国统计局网站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权威机构的调查和测算方法而调整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图。
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支持不足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住房建设和消费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构建起像样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支持体系,可以称道的当属自1991年就开始起步的住房公积金体系,但这个历经近20年风雨历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相反对其质疑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多。最早对公积金提出公开质疑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其在《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一文中认为,公积金对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作用不明显。但中国人民银行的观点在当时几乎没有引起多少共鸣,国内对公积金质疑趋多的诱因来自世界银行于2006年底对公积金批评。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中国公积金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个贷率不高。其二是利用的公平性差。其三是存在滥用公积金的腐败问题。
表2是关于2008年中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情况。其中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公积金个贷率仅为50%,的确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该表还表明,虽然多达7745.09万人缴纳了公积金,但实际仅有约1922.34万人使用了公积金贷款,占比仅为24.82%,的确存在公积金使用不公平的问题。近年来披露的与公积金有关的犯罪案件也是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住房管理中心的主任挪用、贪污的公积金总额竟达上亿元。
合作性住房金融几近走入死胡同
中国在最初设计住房金融支持体系时曾给合作性住房金融留有空间。首家带有合作性金融特征的政府金融机构是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成立于1987年12月。从其成立后所颁行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住宅储蓄与住宅专项贷款暂行办法》和其他有关该行的资料看,该行不仅经营类似德国住房储蓄银行合作性住房金融业务,也经营带有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存贷款的业务,由此该银行事实上同时兼有合作性、政策性和商业性住房金融的特点。另一家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大致如此。因此,中国合作性住房金融的探索并不像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那样具有专营(合作性住房金融)的特征。这样一种政策性、合作性及商业性业务兼而有之的模式设计不能不说是制度性弊端,这一弊端可以说是为其最终经不住商业性金融模式的诱惑并被后者取而代之打下了伏笔。2003年8月,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在一片喝彩声中被另一家全新的银行――恒丰银行取代了。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则消失得更早,在2000年就与蚌埠市城市信用社合并为蚌埠市城市商业银行。
像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这些最早的一批带有合作性住房金融的机构之所以最后被兼并,症结在于对合作性金融的制度设计有根本性缺陷。其一是市场定位不明确、经营过程不专一。如烟台住房储蓄银行事实上不仅定位于合作金融,还定位于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这样一种脚踏好几只船的定位自然就会在经营中表现出朝三暮四的特点,最终走上商业银行的道路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二是缺少有效的储蓄奖励安排。德国住房储蓄银行之所以从无到有并占据不可或缺的市场空间,与政府有效的储蓄奖励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在探索政府储蓄金融模式之时却是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