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控制中借款用途审查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贷风险控制中借款用途审查原则

信贷风险控制中借款用途审查原则在对经办行贷款用途真实性调查中发现,企业客户编造虚假贷款用途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商业企业签订并不真实的购货合同申请贷款,房地产公司侵犯他人名称权订立并不实际履行的住房按揭购房合同套取银行资金,还有的企业甚至以流动资金周转的名义办理实际用途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贷款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参与虚构贷款用途办理“以贷还贷”(借新还旧)信贷业务,在其知情况下直接违背贷款用途真实性原则,值得参考。本文以一起“以贷还贷”借款合同担保纠纷诉讼案为例,试就商业银行把握贷款用途真实性审查原则应予关注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论述。 基本案情 案情介绍 1996年1月10日至1998年4月6日期间,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国投”)与上海市综合信息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共签订五份委托贷款合同,借款金额均为人民币2000万元。借款用途为用于物资购销保证金或流动资金周转,保证人均为上海三和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三和公司”)。上国投分别对其中第一份、第五份借款合同履行了放款义务,其中第一份合同放款当天即内扣本金1000万元,用于偿还之前由案外人担保的其他贷款,第五份合同放款当天即全额扣划用于归还第四份合同。其余第二、第三、第四份合同上国投并没有实际履行,但借贷双方对贷款凭证(借据)进行了更换。因交易所没有偿还贷款本息,致使发生争议,上国投诉请判令交易所偿还贷款本息,并由三和公司对交易所的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判决理由 三和公司辩称其对系争合同项下贷款用于偿还旧贷并不知情,故不应承担该笔贷款保证责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认为,因本案系争合同以及与之相关的另四份借款合同的保证人均为三和公司,三和公司的保证责任并未因不知晓借新还旧的事实而扩大,故三和公司的保证责任不能免除。三和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上国投和交易所早就存在因贷款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且当时的贷款合同担保人非三和公司。三和公司为上国投和交易所提供担保的五份贷款合同的履行过程,不是当天借当天还,就是“空贷”(无放款记录)。上国投因贷款而发生的收贷不能的风险在三和公司提供担保前业已产生,而上国投和交易所共同隐瞒了“借新还旧”的真实情况,骗取担保,故三和公司依法不应承担保证责任。 上国投不服二审判决,申请再审。再审法院以上国投和交易所之间均存在向上国投贷款并互为担保的事实,认定三和公司“应当知道”合同项下贷款用途属以新贷偿还旧贷的事实,且三和公司同时作为尚未履行完毕的系争合同(新贷)的担保人以及已履行完毕的第四份合同(旧贷)的担保人,故应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维持了由三和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一审判决。 三和公司不服,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法院以相似的事实和理由,维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 焦点法律问题 金融机构对贷款用途真实性的审查与监督 贷款用途真实性审查是商业银行了解客户的内涵之一,对于信贷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以及贷款资产风险控制关系密切。企业客户挤占挪用贷款资金的现象本身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一方面表明客户的流动性资产配置出现问题,不利于摆脱经营低迷时期的困局。另一方面,当某些资产市场价格普遍上涨,具有较好投资前景的氛围下,客户可能产生投机心理,改变预定的借款用途,将贷款资金集中投向经营范围外的“生钱”领域。 挤占挪用贷款规避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不利于国家行业指导意见的实施,以及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保障能力的平稳推进。挤占挪用贷款必然产生相应的现金流,而当这些现金流逐步汇聚于某些行业或资产领域时,将推动市场价格的逐步飙升。企业现金流的杠杆作用力是十分巨大的,一旦扭曲,就会产生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反转,催生泡沫资产价格的雪崩。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急转直下,最终都与贷款真实性审查、借贷资金的不规范使用有关,致使现金杠杆的反作用力超出市场承受限度。 从这个意义理解,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监督借款客户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为做好贷前(后)审查工作、规范借款用途,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部门对贷款用途真实性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并采取惩罚性措施,规定挤占挪用贷款的,应计收罚息,罚息利率标准最高可达到合同利率的一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责任。这表明,商业银行在办理“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等贷款业务中,若违反贷款真实性原则,明知贷款用途不真实,却以“流动资金周转”等贷款用途名义发放贷款,贷款银行将承担相应的损失责任,甚至面临担保无效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