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绩效探究
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绩效探究摘要:目前,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银行业经营的发展潮流,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局面也初步形成。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1990―1999年35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影响混业经营绩效的具体因素是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1-0051-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14
一、引言
商业银行将经营范围从传统的银行业务扩展到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公司财务计划、风险管理服务等业务,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被称之为混业经营。
自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主流,大部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采用了混业经营方式,并在具体经营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收益。1999年,美国通过《GLB法案》,允许美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并允许非银行控股公司兼并和控制银行,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法理支持由此而生。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大部分混业经营的银行遭受巨大冲击。针对这次金融危机,美国提出沃尔克法则,其核心是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自营性质的投资业务,以及禁止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这一规定没能改变美国绝大多数银行继续混业经营的局面,表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中国金融发展,银行分业经营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陆续进驻中国,并通过各种间接方式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其资本运作效率高、成本低,对中国银行业冲击较大。逐步实行混业经营,直接向客户提供银行、保险、投资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已是中国银行业不可逆转的经营趋势。1998年,允许商业银行可通过同业拆借、证券质押的方式,向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提供资金;1999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可用20%的资本金相互参股;2000年以后,工、农、中、建、交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成立了银行系基金公司,银行系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也陆续成立,这些交叉互补的经营模式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局面已初步形成。
中国商业银行业混业经营的绩效如何?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经营绩效?这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相关政府机构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说明影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
二、文献回顾
Glass(1933)认为,银行过度介入股票业务会引起银行体系的崩溃[1]。同年,Buekley(1933)的研究表明,银行应该对证券市场的过度扩张负责;商业银行同时经营银行和证券业务时,由于利益冲突,银行必然会滥用权力[2]。因此,美国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一史蒂格尔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从事企业发行的债券、股票承购包销等投资银行业务。
然而,White(1986)指出,《格拉斯一史蒂格尔法》实施前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并不会损害其自身的稳定性[3]。Kroszner和Rajan(1994)通过分析《格拉斯一史蒂格尔法》实施前的数据发现,美国商业银行承销的债券比投资银行所承销的债券有更好的绩效[4]。Allen和Rai(1996)证实了混业经营的成本比分业经营成本低[5]。Puri(1996)指出,无证据显示,当商业银行在从事证券销售时,投资者与企业因利益冲突而受害[6]。Kwan(1997)认为混业经营有助于专业银行分散风险[7]。Barth et al(2000)指出,限制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银行遭遇风险的可能性更大[8]。Yafeh和Yosha(2001)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承销的证券在市场上受到基金的追捧,因为一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商业银行承销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风险更小[9]。Santomeo et al(2001)认为,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将提高银行的成本优势,同时节省消费者的交易成本[10]。Vennet(2002)分析了欧洲金融集团和全能银行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发现金融集团比其他的专业性竞争机构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全能银行比非全能银行在成本和效益方面都要高[11]。王艺明、陈浪南(2005)指出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限制会降低其利润;但如果政府治理能力较高,则可减少提高商业银行业务限制所损失的利润[12]。针对中国的现状,秦军(2006)提出混业经营更有利于中国银行业间的并购,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13]。张璨(2010)认为混业经营是目前国际银行业普遍选择的模式,其经营优势是无法替代的,中国商业银行业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