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苏区银行吸储揽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当年苏区银行吸储揽存

忆当年苏区银行吸储揽存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正式开业。毛泽东之弟毛泽民被委任为第一任行长,银行全部编制只有五人,除他以外,余下的便是记账员、出纳员、总务和会计。 当时中央苏区的财政面临着极大困难。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和对苏区经济全面严密的封锁,使苏区的木材、钨砂、茶叶、樟脑等运不出去,而极需的食盐、布匹、医药等又运不进来,一度使苏区经济几乎成了一潭死水。 国家银行开业十个月后,吸收的存款才七百多元,放贷的款项也不足千元。毛泽民开始自我反省,由于身兼数职:财经委委员、行长、钨矿公司总经理、银行学校校长兼教员……繁重的工作让他夜以继日,忽略了银行的借贷吸储工作。 银行不能没有存款。当天晚上,毛泽民赶紧召集人员开会,号召全行工作人员深入群众,轮流到各省的县、区、乡宣传储蓄的好处,发动广大工农群众把余钱存入银行。 毛泽民自己也不例外。那段时间他卸下所有工作,每天总是一双草鞋,一顶斗笠,背包里装着账簿和算盘,发动群众把钱存入银行。红军战士开玩笑地说:“毛行长的办公室就打在背包里!” 这天,他和莫均涛来到壬田区的壬田圩场。之所以选在赶圩日这天来,是因为这里的草席畅销江西、福建几十个县,慕名而来的商贾云集于此,而且正值晚稻归仓的季节,人的流量大,钱的流量也大。他们在圩场上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积少成多,化整为零”、“存款自由、取存有息”、“支援国家、打击敌人”等宣传标语。标语贴好后,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围观。许多人在纷纷议论,不识字的就让别人读。这下,大家才知道银行是怎么回事了。 不一会儿,聚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个商人在一旁充满疑惑,对毛泽民问道:“你们银行的贷款利息高吗?” “不高,月息一分二厘。” “怎么这么低?我借私人的钱做生意,最少要百分之十到二十以上的利息。”商人似乎有些不太相信。 “你那是借的高利贷,我们是国家银行,就是要用行动取消高利贷。”毛泽民耐心地解释。 当工作人员告诉大家此人是国家银行行长时,提问的人更多了。还有人问:“银行是干什么的?我们种田人也可以到银行去存款、贷款吗?”毛泽民和莫均涛都一一作了解答。直到中午,赶圩的人们才渐渐散去。 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吃完自备的干粮后,毛泽民和莫均涛来到一户市民家探访。主人叫朱开通,以编草席为生,有许多客商跟他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生意做得挺大。 “多亏了共产党啊,不派捐不派税,我们这小买卖人家也能有点余钱了,不像以前弄不好就要亏老本。” “那余下的钱做什么用呢?” “留着防备啊!老鼠不是也要存粮过冬吗?” “你可以把余钱存到银行。活期、定期都可以。” “银行?什么银行,我这么大岁数了还不知道银行的门是朝哪儿开?嘿嘿,银行不是我们小买卖人可以进出的。” 看来老百姓对银行太陌生了。毛泽民意识到,要唤起广大民众的存款意识,光靠几个标语、通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办公室走出去,走进农家宣传银行,扫除大家心中的盲点。 接下来,毛泽民领导大家加大了群众工作力度。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群众做工作,苏区人民对储蓄不陌生了。从业务处的日报表中看得出,储蓄款项明显上升。就在这些报表中,毛泽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朱开通”,名字后面登记的存款是八块大洋。 看来深入群众这条路子还是卓有成效的。毛泽民并没有因此松下气,他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眼下工人还没有发动起来。时间不等人,工作人员已经没有时间再到工厂、矿山和红军中宣传了。这时,他想到了全总中央局委员长刘少奇。刘少奇虽已离开安源,但在矿工中留下了许多佳话,在工人的心中威望很高。于是,这天夜里,在一盏如豆的油灯下,毛泽民给刘少奇写了一封诚恳的信。 在信中,毛泽民介绍了银行和储蓄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定期、活期、零存整取三种储蓄办法,并说明了信用、信贷等相关问题。他希望总工会能领导各级工会协助国家银行开展工作,在各种刊物、会议中号召大家参加储蓄运动。他同时表示准备二十万元资本作为储蓄基金,并用吸收来的储蓄资金投资到各种生产企业,大大地发展苏区工农业。 刘少奇读罢信,被毛泽民的言辞恳切所感动。次日一早,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全总办公室,向全体工作人员传阅毛泽民的信和有关银行政策,然后交由《苏区工人》编辑部,编辑人员将全信刊出。信发表之后,中央苏区工人们反响热烈,立即掀起了一股储蓄高潮。从此,苏区银行的存款与日俱增,信贷工作也蓬勃开展,这些都为当时的苏区建设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