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外交礼仪巡礼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外交礼仪巡礼2

清朝外交礼仪巡礼2 清朝外交礼仪巡礼2 傲慢与偏见   1675年3月,俄国沙皇派尼古拉使团来华。觐见康熙帝时,清朝的礼仪官按惯例要求尼古拉行三叩九拜之礼,尼古拉大摇其头,他的理由很充分:在俄罗斯他只在上帝面前跪倒双膝,即便对沙皇也只行单膝跪地的吻手礼。   礼仪官们懵了,如此失礼之事前所未有,大家好话说尽,哄了尼古拉半天,有个官员还差点给他跪下。尼古拉最后勉强同意双膝下跪,却提出了个附加条件:清国需安排隆重的仪仗迎接他。这个自然好说,就是他不争取,这仪仗也草率不了如此露脸而又弘扬国威的机会怎能轻易错过!   觐见那天,康熙帝端坐在大殿北侧,面前隔一道帐幕,尼古拉双膝跪倒,斜对着康熙帝迅速低了下头,还没等康熙帝喊平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身便径自站了起来。事后康熙帝大摇其头,毫不客气地给了尼古拉一个差评:该夷不知礼数,言多狂悖,盖因声教不及之故,不必与其计较。这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俄使不懂礼数,说话也不着四六;二是分析了俄使不懂礼数、说话不着四六的原因,即声教不及,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到家。   对俄国声教的重任后来落在康熙帝的儿子雍正帝头上。俄国新沙皇安娜伊凡诺芙娜登基后,雍正帝派理藩院侍郎托时前去恭贺。使团出发前,雍正帝再三训令,说以前俄使到中国傲慢无礼,咱们不能那样,要懂礼数,让外国人好好学习学习。   圣彼得堡觐见,托时奉上国书,率使团成员行叩拜之礼,场面恢弘,让女皇和俄臣着实惊了一下。俄外交委员巴什罗夫宣读清朝的国书时,托时等人仍长跪不起,女皇示意他们站起来,托时不同意,说这是大清的礼节,请女皇不要勉强。托时等人直到巴什罗夫宣读完毕,才在吾皇万岁声中轰然起身。觐见完毕,女皇让使团回宾馆休息,托时等人又统统跪下,行大礼表示感谢,然后才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小心离去。   1793年,英国王室派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来华,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使团刚一靠岸,来迎接的清军便冲了上去,在船队上插上许多英吉利贡使的彩旗,礼品清单则一律写上贡物二字。热河行宫觐见时,马戛尔尼坚决不行跪拜礼,大度的乾隆帝并未深究,却一口回绝了英使的建交请求,发诏说:你们表奏上说要派你国人常驻天朝,照管你国买卖,这和天朝的体制不相符合,万万不行西洋国家很多,又不是只你一国,如果大家都请求派人留居北京,如何是好?天朝的恩德和武威,普及天下,任何贵重的物品,应有尽有,所以不需要你国货物   嘉庆时,不死心的英国人又派阿美士德勋爵率团来访。这次清朝大臣们强烈要求英使者行跪拜礼,阿美士德自然不肯,随后场面出现了混乱:大臣们推的推、拽的拽,连唬带劝,非要他们学习叩头不可,阿美士德等人则坚决抵抗,并提出严正抗议。抗议报上去,嘉庆帝龙颜大怒,敕令英国人立刻离开北京,说再也不想见到他们。   理智与情感   国道中落,道光、咸丰两朝再也没了祖宗的威风,咸丰帝不得不在他临死前半年多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应对日益紧迫的国际局势。然而清政府思想上并不能与形式上的开放同步,在外交上的表现便有些不伦不类。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与总理衙门打交道的一些见闻,比如说:中国的总理衙门,其规矩与欧洲各国的外交部完全不同。凡是各国使臣到总理衙门办事,对方一定端上茶果,然后由王公大臣陪坐,边喝茶边说话。又说:中国官员虽然有分工,但大臣们仍然不敢各抒己见。每次外国大使问话,大家都会观察别人的表情,大臣看亲王的眼色,刚入衙门的新官则看老臣们的眼色。如果亲王说什么话,大臣们不管对不对,都会轰然响应,连说对对对。如果亲王不说话,诸大臣谁也不敢先说话。   日记还记载了一桩他亲身经历的事:一天,我去衙门办事,诸大臣谁也不敢先说话,我等得不耐烦了,便说今天天气很好,没想到诸大臣谁也不说话,最后还是一个姓沈的老官员打破了沉默,说今天天气确实好,于是诸大臣纷纷作答今天天气确实好,之后又没了声音。   如此理智的表现也难怪被西人冠以儿戏外交的名号,用威妥玛的话说就是:总理衙门里的大臣,不过都是一些喃喃学语的小孩子罢了,打他们,他们就会哭,哄他们,又会把他们惯坏。所以,用左手打他们,再用右手去抚慰他们,是对付中国外交家们的最好办法。   清朝有个驻日公使便经常遭到戏耍,那些外国同行喜欢用手指弹他的额头,一边弹还一边揶揄:贵公使真是福人福相啊,小脸儿光滑圆润,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接着又扯着他的朝珠说:贵公使既然有这样的宝物,应该像小孩子得到好吃的一样,每天拿着它玩就行了。一个俄国公使与总理衙门的大臣交往,则经常会随手扔些零钱,说:小孩子,拿去买馒头吃吧。   观察廷枢唐景星因熟悉欧洲事物,于同治初年被选入总理衙门,他对外国公使那副专横跋扈的嘴脸很不感冒。一次威妥玛因一件小事大喊大叫,还拍了桌子,吓得中国官员噤若寒蝉,两腿打战,唐景星却忽然握着拳头站起来,怒斥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