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生态环境学报.DOCVIP

铜陵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生态环境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陵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生态环境学报

铜陵市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查书平1,2,丁裕国1,王宗英3,汪权方4,孙庆业3 1.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44;2. 南通大学地理系,江苏 南通 226007; 3.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安徽 芜湖 241000;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对安徽省铜陵市铜尾矿地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弃置堆放时间的铜尾矿地土壤的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尾矿基质理化性质、植被状况等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尾矿堆放时间、区位地貌和植被状况的不同,尾矿基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越稳定,土壤动物越丰富;土壤肥力越高,土壤动物越丰富多样。即尾矿地土壤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多,群落多样性越高。这些研究结论为尾矿区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铜陵市;铜尾矿;土壤动物 中图分类号:X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2-0167-03 从150多年前在欧洲开始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至今,土壤动物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1]。我国在20年代起就有学者从事某一类群的土壤动物研究,但真正系统地开展土壤动物学的研究还是近十几年的事,特别是对废弃尾矿的土壤动物的生态研究还是比较少。随着矿山的开发,尾矿地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尾矿区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 3]。 铜陵市是我国重要的大型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有“铜都”之称,其冶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但是在矿石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周围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壤动物群落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4]。而作为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的生物类群之一,土壤动物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和养分循环作用,在土壤理化性[5, 6]。作者对铜陵市不同弃置时间和不同利用现状的尾矿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尾矿地的治理和生物群落的重建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自然概况 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部,长江南岸,属皖南丘陵的一部分,面积约995 km2。境内沿江地区地势平坦,东南面群山绵延,主要有铜官山、丫枝山、章木山和西风寨等。其中铜官山海拔493 m,为全市最高峰。该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1400 mm,年平均温度16 ℃;土壤为黄棕壤,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2 调查方法 根据铜陵市铜尾矿地矿沙的堆放时间以及植物群落和微地貌等条件的差异,分别在弃置1~2年五公里尾矿库复垦新生草地、弃置7年的杨树林、弃置25年的凤凰山尾矿丹皮种植地、弃置30年的铜官山尾矿丘坡草地、弃置40年以上的积水洼地草地和黑沙河河漫滩油菜地选择6个样地(表1)进行了尾矿理化性质、植物状况以及土壤动物的取样调查。在上述各样地中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两块(面积为30×30 cm2,在其中的一个样方内按凋落物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连续分层取样,用手拣法获取大型土壤动物;在另一样方内,以100 cm31个样,每个样地分四层等距(5 cm)取样,每层取4个土样以用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分离提取其中3个土样用Tullgren法,1/4个土样用Baermann法。最后进行土壤动物的室内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1973年)的土壤动物检索表以及蔡邦华(1985)的昆虫分类学等水=1∶2.5,用pH计测定。腐殖质碳的测定用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浸提重铬酸钾法测定。全氮、有效铜的测定采用0.02 mol/L EDTA-5 g/kg NH4C浸提(液化比为101),DDTC光度法测定[8, 9] 3 结果和分析 3.1 土壤动物群落组成 363个,分隶于4门6纲17类,列举如下:原生动物门(Protozoa):(1)肉足纲(Sarcodina)、有壳变形虫目(Testacea) 、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2)线虫纲(Nematoda)、环节动物门(Annellda);(3)寡毛纲(Oligochaeta)、近孔寡毛目(Oligochaeta)、线蚓科(Enchytraeidat)、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4)蛛形纲(Arachnoidea)、蜘蛛目(Araneae)、蜱螨目(Acarina);(5)唇足纲(Chilopoda)、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6)昆虫纲(I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