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变迁与人类的未来
大自然探索 大霹靂 (Big Bang) 宇宙是在有限的過去 ,從一個緻密狀態爆炸所產生,在爆炸的一瞬間,從「無」急速膨 脹,逐漸演化成巨大的宇宙。 在瞬間爆炸後的第 10-43 秒,溫度高達 1032 度,能量異常的大。 宇宙形成初期溫度很高,只有基本粒子/反粒子等物質及熱輻射的存在。 大霹靂 (Big Bang) 爆炸後三分鐘,溫度已降至十億度左右, 質子、中子進行核融合,形成氫和氦的原子核。 十萬年後熱輻射溫度降至 4000 度,物質與熱輻射之間的作用減弱,氫原子核與電子停止游離,形成氫原子。 從數十萬年到數億年之間,物質間因重力相互吸引,不斷的聚集、核融合,形成恆星/星系/星團等天體。 大霹靂 (Big Bang) 在爆炸後的十億年,我們今日所見的宇宙已大致形成,各星系間隨著宇宙的膨脹而持續遠離,是否終將產生大擠壓 (Big Crunch) 則不得而知 。 目前可觀測的宇宙年齡約為 120~150 億年之間。(90~100億年?) 。 大霹靂 (Big Bang) 我們銀河系裏的太陽為一顆恆星,約五十億年前由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物質聚集而成,目前處於中年期,表面溫度達到6000度。 太陽系裏的地球行星,由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物質在四十六億年前凝聚而成,但本身不進行如太陽般的氫核融合反應。 何謂蓋婭學說? 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 蓋婭假說 在太陽能量不斷的補注下,地球上的岩石、海洋、大氣及生物,彼此間藉由能量與物質的流轉,共同發展出自我組織與正反饋調控的機制,所形成的地球生態系統有如巨大的有機體,此一有機「活體」英國科學家 James R. Lovelock 命名為「蓋婭 (Gaia) 」。 蓋婭假說 在太陽能量不斷的補注下,地球上的岩石、海洋、大氣及生物,彼此間藉由能量與物質的流轉,共同發展出自我組織與正反饋調控的機制,所形成的地球生態系統有如巨大的有機體,此一有機「活體」英國科學家 James R. Lovelock 命名為「蓋婭 (Gaia) 」。 蓋婭學說Gaia theory * * 大霹靂學說 與 蓋婭學說 問題討論 宇宙空間是固定不變的,還是不斷膨脹變大,或是收縮變小? 宇宙到底有多大,年齡有多少? 宇宙是如何誕生? 發光的恆星 (如太陽) 是怎麼形成? 何謂大霹靂學說? 影片觀賞 大霹靂 (I) (天文百科大全– 誕生的理論-大爆炸) 影片觀賞 大霹靂 (II) (宇宙的誕生,Discovery) E=MC2 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質能不滅定律 E 代表能量,M 及C分別代表質量與光速 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例如原子核的核融合或核分裂反應 影片觀賞 太陽 (天文百科大全– 浩瀚的宇宙-太陽系的誕生) 影片觀賞 地球 (天文百科大全–浩瀚的宇宙-地球) CO2 (95.0%) N2 (3.2%) O2 (20.9%) Ar (1.6%) CO2 (96.6%) N2 (78%) H2O(g) 、O2 (微量) Ar (1.0%) N2 (2.7%) H2O(g) 、O2 (微量) CO2 (0.03%)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大氣成份比較圖 自35億年前,地球接收太陽的能量已增加~30% ,但地球平均溫度卻改變不大 (早期弱太陽矛盾 ) 。 地球與相鄰的金星及火星大氣組成不同 (CO2/O2比率相異)。 假設由於生命本身的存在與調控,才使得地球表面的物理與化學環境 (大氣層與海洋) ,變成適合生命存活的穩定狀態。 把地球視為一個活體,當周圍環境不斷變遷之際,地球生物圈仍能保持動態穩定的狀態 (內環境穩定)。 蓋婭假說Gaia hypothesis 內環境穩定 (homeostasis) —生物體層次的生理穩定 v.s. 維持流動 (homeorhesis) —演化與生態的穩定性 參考書目 洛夫洛克 (民85,金恆鑣譯)。蓋婭,大地之母:地球是活的 (第二版)!台北:天下文化。 鈴木、麥康納 (民89,何穎怡譯)。神聖的平衡:重尋人類的自然定位。台北:商業周刊。 歐頓 (民89,王瑞香譯)。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臺北:國立編譯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第3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冷拼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 最新2025年秋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课件(含抗战胜利80周年内容).ppt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x
- 吴清忠:人体复原工程.pdf VIP
- 川崎 Kawasaki 2022款 Z 400 中文用户手册 使用说明书2021年4月14日印刷.doc VIP
- [北京]冷轧带钢工程薄板酸轧设备基础施工方案.doc VIP
- 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声临其境·影视配音要旨》教案(一等奖).pdf
- (高清版)DB36∕T 713-2013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