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权交易-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Denggao Long (龙登高)
Lectures and Readings
lecture 1: Land Transaction in Pre-modern China
龙登高:《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1650-1950》,《经济研究》,2009 年第 2 期,
第 146-156 页。
龙登高、彭波:《近世佃农的经营性质与收益比较》,《经济研究》,2010 年第 1 期,
第 138-147 页。
龙登高、林展、彭波:《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13 年第 5
期,第 125-141 页。
龙登高 :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 :1650 —1950
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 :1650 —1950
龙登高
内容提要 : 明清以来 ,地权形态的发育及其交易形式的多样化 ,使土地流转趋于活跃 ,
促进了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资源配置 。通过地权市场 ,农户将 目前收益与未来收益进行调
剂 ,可以在各种要素及其收益之间自由选择与多样化安排 ,实现其融通需求 。各种生产要
素处于动态组合之中 ,资本从各社会阶层流向土地 ,土地通过各种交易配置到具有生产效
能的劳动力手中 ,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 。中国经济的这一历史遗产 ,在国内长期未得
到学术开发与创新性挖掘 ,相反 , 旧有成说使人们陷入历史认识的误区 ,并对现实的土地
制度变革产生疑虑 。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地权交易 经营性地权 融通需求 资源配置
土地交易与流转促进资源配置与提高土地收益 ,这是中国传统经济长期领先于西方的重要原
因。明清地权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提高了经济效益 ,使中国有限的土地与生产力水平之下能够养活
人类 14 以上的人口。然而 ,地权市场在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认识 。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认为 ,土地买卖造成地权分配不均 ,导致劳动力与土地的分离 ,继而形成经济低
效率与社会动荡 ,这一成说使国内学者的理论探索受到很大局限 ,海外学者则从不同视角挖掘中国
( )
经济史上的宝贵遗产 。张五常 1969 以中国近代分成租佃合约的资源配置理论奠定了他在制度经
( ) ( ) ( )
济学中的创始人地位 ,Buck 1937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 、赵冈 2006 从地权分配的角度 ,Zelin 2004 ,
( ) ( ) ( )
Ho 2005 ,Buoye 2000 ,彭慕兰 Pomerantz ,2008a 从产权出发考察明清与近代中国的地权市场 ,近
年来国内学者亦开始了重新审视 。
地权市场的高度发育是明清与近代中国独特的制度遗产 ,当代中国不复存在 ,因此在学术上具
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本文在大量原始契约与复杂案例的整理基础上 ,在进一步挖掘中国地权
市场与租佃关系这一历史宝库中反思成说 ,对地权所承载的融通与资源配置等功能进行深入考察 ,
从历史源头上寻求地权交易理论的创新 , 同时也可望对当前中国土地流转的改革带来借鉴与启示 。
一 、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流转 : 明清以来的突破性发展
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 ,其流转与组合取决于其交易手段与市场的发育程度 。明清以来 ,土
地交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促进了土地与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 ,并且开始突破地域与特定群体的限
( ) ①
制 ,从人格化交易走向非人格化交易 龙登高 ,2007 。
龙登高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邮政编码 :100084 , 电子邮箱 :dglong @tsinghua . edu . cn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
( )
金项 目 07BJL036 “1650 —1950 年中国地权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