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封建化: 1、经济上的农耕化; 2、政治上的专制化; 3、文化上的儒化; 4、风俗及生活习惯的汉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当堂训练 * 沁 阳 市 永 威 学 校 学习目标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识记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 2、理解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请认真默读课本40—43页内容,快速、准确地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归纳要点,用笔勾画下来。8分钟后检测,比谁能准确回答问题并能熟记知识点。 自学指导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的措施?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表现、意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发展经济政策;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表现 农业: 生产工具;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粮食产量; 人口增多;经济作物;畜牧业 手工业: 丝织业;制瓷业 商业: 洛阳;对外贸易 政权封建化加速 措施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背景: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表现: 鲜卑族;汉族 意义: 加速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促进民族大融合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产方式农耕化 改革的影响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的乐俑 从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社会制度封建化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经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推动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政治:(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封建化。 民族融合:(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高考题目: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北魏建立 统一黄河流域 推动经济发展 阶级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改革迫在眉睫 推行新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冯太后与孝文帝锐意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封建化 推动民族融合 单元小结 一、背会以下思考题: 二、完成《全品》相关习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的措施?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表现、意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