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农村人际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农村人际关系

第三讲 农村社会关系 一、传统——“差序格局” 二、现代——“差序格局”的理性化 三、农村社会资本状况 一、传统——“差序格局” 费孝通教授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作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即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概念。与这相区别的西洋社会则是“团体格局”。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今天的中国农村社会依然是“差序格局”的吗?还是可能转化成“团体格局”呢?或者是别的什么格局? “差序格局”的提出 “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织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对于这种性质的社会关系,称为‘团体格局’。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则与此明显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差序格局”的内涵 1、能够造成和推动这种波纹的“石头”是什么呢?即这种差序是怎样被决定的,亦即人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别关系的远近、亲疏从而决定相互对待的准则的?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的基础。 2、特点: (1)“自我主义”。 (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3)特殊主义伦理。 (4)人治社会。 (5)长老统治。 (6)人情准则。 3、在这种熟人社会、不流动的社会中,乡村社会的交换形式表现为网络性交换(徐晓军,2002)。即发生在社会关系网络内部的交换,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包括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这些关系是按照“差序格局”构成一个同心圆式的网络。 在网络性交换这种交换模式中,赊欠是常有的事,往往是何时有何时再还上,也就是说,网络性交换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终极动因,而是表现为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取向和费孝通所概括的“人情”原则,或者说感性原则。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换不是为了获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也不是某种权力,而往往只是为了维持自己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因为对于一个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来说,关系往往要比金钱更重要。 二、现代——“差序格局”的理性化 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农村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利益分化及利益的理性计算,已经成为人们之间关系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开始失落,表现在宗族、民间信仰、传统节日和人情世故各个方面。 1、姻缘关系与拟似血缘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姻缘关系进入“差序格局”包含了两层含意: 第一,这意味着它进入了过去只包容按照男系血缘(父系家族)来决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远近亲疏的血缘关系这样的同心圆中,并且也可按与配偶的血缘远近而分出关系的远近。 第二,与姻缘关系的亲疏也受这种血缘的远近和互惠原则的双重影响。 2、业缘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民工的身上。对农民工来说,其社会关系在离开乡土社会之前主要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当他们离开乡土社会之后,。在原有初级关系网络上,再建构以工具理性为取向的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网络。农民工在城市再建构的初级关系以老乡为主,再以初级关系为基础再建构次级关系。 次 级 关 系 3、利益关系进入“差序格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功利及利益 理性算计,成为中国农民之间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利益成为亲属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亲属家庭走到一起除了沟通感情以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生产上更效地合作,是为了经济上的互利。 突出表现为网络性社会交换逐渐被非网络性交换所取代。 非网络性交换是发生于“差序格局”网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换,即陌生人之间的交换。在这种交换模式中,不存在赊欠,奉行的是“一次交清”。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中,取而代之的是理性选择和价格机制的结合。因此,经济原则而不是人情原则成为非网络交换的基本准则。 EG:从“叫人”到“雇人”的变化(盖房子) 4、团体格局进入“差序格局” 各种组织的出现.(其前提是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现代团体格局中的“差序格局” 第一差序:决策层 第二差序:管理层 第三差序:执行层 第四差序:操作层 第五差序:辅助层 简单结论: 农民的整个生活可以分为“礼”和“利”这两个部分,商业经营活动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利”范围之内,遵循的是理性原则或利益原则;而农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婚丧嫁娶等礼仪性活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