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过传统节日,不妨多点“中国式”.doc

公务员面试热点:过传统节日,不妨多点“中国式”.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务员面试热点:过传统节日,不妨多点“中国式”

? 扫描我 公考小助手?实时提供公考动态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力。 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过西方的节日乐此不疲,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缺少了应有的温情与敬意。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追寻传统节日对于现代生活的伦理文化意义,让青少年懂得并学会坚守民族文化之“根”,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马上到来的端午节,你会怎么过?” “端午节有小长假,想跟同学出去旅游。” “有没有一些跟端午节相关的特定的活动?” (斜抬起头,默想片刻)“嗯……端午节应该是吃粽子吧。可是我不太爱吃,就象征性地吃一点。”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吗?” “只知道是纪念屈原的,其他就不清楚了。” 这是记者与广州中山大学学生小杰在校园内的对话。一连好几位同学的回答,内容都与小杰差不多。 端午、中秋、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背后,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当代青少年不但对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说道”也知之甚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间竞争的“软实力”。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载体:端午、中秋等承载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多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日期,为什么单单清明节是阳历,每年不是4月4日,就是4月5日呢?” 课堂上,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家叶春生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话音刚落,底下的学生纷纷抬起头来,面面相觑,继而睁大眼睛,饶有兴致地看着老师,全场鸦雀无声。 “其实,清明原来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由于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在阳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叶春生娓娓道来。 “流行扫墓,乃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叶春生继续说,寒食节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差人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进绵山。重耳只得在绵山三面放火,只留一个口让介子推自己跑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人。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重耳把他们安葬后,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又登山祭奠介子推,表示哀悼。后来,因与寒食相接,清明就逐渐成了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哦——”学生听完,恍然大悟;还有人仍在咂摸,好像意犹未尽。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叶春生告诉记者,在特定的节日里进行特定的活动,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人们借之寄托情感需求,关照精神世界。 如春节作为一年开端,象征着天地混沌初开、宇宙起源,这是传统节日蕴含的宇宙意识;中秋、重阳人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传统节日蕴含的家庭温情;元宵赏灯猜谜,重阳登高赋诗,这是传统节日蕴涵的娱乐功能。“因此,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浓缩。”叶春生说。 除了全国性的节日外,一些地区、少数民族还有独特的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例如,盘王节是聚居在广东北部韶关、清远等山区的瑶族人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缺失:青年一代将传统节日当休假 在现代,传统节日对于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最有活力的青少年中间,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却日渐式微。 30出头的徐浩文已经是广州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我们喜欢过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的节。中国传统的节当然也过,但那时候都是放假,气氛就比较沉闷老套。”徐浩文说,在他们眼里,中秋端午清明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小长假”而不是节日本身。 这种态度,在青少年中很具代表性。广东医学院对部分学生进行的一项“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调查”显示,虽然47%的人都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有纪念意义,62%的人认为会一直传承下去;但真正知道各个节日来历的仅占9%,大多数人只是偶然、被动地了解。此外,76%的人认为传统节日没气氛或气氛一般,只有29%的人认真对待每个节日。 传统节日的文化承载力减弱,变得日渐单薄,首先是我们长期以来割裂传统、破坏文化的结果。有专家指出,近代以来很多不恰当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家庭这一主要载体,把节日礼仪和风俗传承给自己的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