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的培训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脐疗的培训资料.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Hilum therapy ),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脐疗的发展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2]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结的纽带。各种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胎儿体内,同时胎儿代谢的废物又通过脐带运输出去,这就是胎盘循环。 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经“十月怀胎”,胎儿体重达3~4公斤、身长50厘米。胎儿娩出之后,脐带就完成了输送营养的历史使命被结扎、剪断,待断端干燥之后,就是腹部的肚脐。 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 “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治疗疾病就是脐疗。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些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脐疗”正是这一理论的根基。 脐疗用药很讲究。清代名医吴师机指出,“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脐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通过药熨、艾灸、电磁、激光等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善各器官功能治疗疾病。 近年来,许多医生注意到现行用药方式存在的弊端,纷纷寻找新的给药途径,脐疗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脐疗的功效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

文档评论(0)

518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