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模板.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篇一: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 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 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 多媒体讲解 教学学时: 4学时 第一节 先秦文学概述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按照通常的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歌谣主要保存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诗经》原来叫《诗》,编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中创作和流传的民歌和文人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它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雅分“小雅”、“大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共40篇。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诗歌的作用,曾经做过《诗》的整理工作,并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汉武帝时儒学定于一尊,《诗》被尊为“经”,称为《诗经》。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失传,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 《诗经》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十五“国风”,它从各个方面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复杂的社会生 活,包括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处境、风俗习惯、恋爱婚姻等。国风中的诗歌大部分是抒情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直接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悲哀,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它们以生动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奠定了古代文学创作优良的写实传统。国风中大量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采用回环反复的重章结构,多数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普遍使用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这些对当时的文人和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文字的发明并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散文才逐渐发展起来。先秦的散文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文字主要由极少数巫师兼史官的人掌握。先秦的史籍可以分为记言和记事两类。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是记叙散文的雏形。《尚书》是古代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散文总集。《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相传为孔子所编,汇集了虞、夏、商、周四代的重要历史文件。秦始皇焚书坑儒,这部书一度亡佚。到了汉代,便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是汉初经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下的;汉代在孔子墙壁中发现的《尚书》是用古文字书写的,所以称为古文《尚书》。流传下来的《尚书》是《古文尚书》,58篇中只有33篇为今古文本所共有,其余的是魏晋时人所伪造。 《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著作,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它由一些类似标题新闻的文字组成,极简括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相传《春秋》经过孔子的修订,虽然记事十分简略,但通过严谨的书法来褒贬事物,体现了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周王朝“大一统”局面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 战国时期,史传散文的写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是古代注释的一种体式。由于《春秋》文句简短,措词隐晦,后人在传习它时往往加以解说和补充,称为“传”。解说《春秋》的除《左传》以外,还有《公羊传》和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